兰州陆港:特色班列凸显枢纽优势 无缝对接提高周转率
中新网兰州9月22日电 (杜萍)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借助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枢纽,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货运班列发运体系日趋成熟、整车口岸建成运营、多式联运物流园即将建成,对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以下简称“兰州陆港”)位于兰州市西固区以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铁路、公路主要交通干线的汇集点,具有座中六联、辐射全国的铁路集散优势,是国家首批陆港型物流枢纽。
兰州陆港的口岸监管区建在铁路物流中心里面,货物进了监管区围网就“视同出国”,从火车集装箱下线到监管区,几乎没有短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图为2019年7月拍摄的兰州陆港兰州铁路口岸监管区。(资料图) 杜萍 摄四大通道常态化运营
站在西固区新城镇青石台山上向北望去,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后,缓缓流向兰州市区,山下的兰州陆港尽收眼底。陇海、包兰、兰新、兰青、兰成、兰渝等六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连霍、青兰、兰海、京藏、G312、G109等高速公路、国道在此汇聚。陆港内,面积600亩的东川铁路物流中心特货作业区,等待分拨运输的国内外品牌的小汽车,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
自2016年批复成立以来,兰州陆港作为甘肃国际陆港龙头,覆盖全国、辐射亚欧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多式联运物流园等“五大核心”功能也正逐步完善。
“陆港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很多货物通过这个枢纽运送了出去,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585列。”兰州陆港管委会副主任李建亮介绍说,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兰州陆港中亚、中欧、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四大国际贸易通道已实现高效双向发运,实现了中国西南与西北、中西亚与东南亚、“一带”与“一路”的三个连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双向发运,填补甘肃进口木材市场的空白;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走向成熟,班列量、贸易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为兰州国际陆港。(资料图) 杜萍 摄特色班列凸显枢纽优势
6月5日,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在兰州陆港首发;9月15日,回程班列抵达兰州,标志着“中吉乌”通道双向贯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点到点重去重回往返运输,将促进物流服务集约化、高效化、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合作、要素集聚、资源整合、产业联动的枢纽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双向流通。
“南亚公铁联运是四条通道里做的比较成熟的一条。”李建亮说,2016年5月11日,兰州陆港开通兰州—加德满都(尼泊尔)南亚公铁联运,为开发南亚市场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条通道,中国西北的农产品、大宗工业品等运到南亚国家,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
此外,2019年12月,由兰州陆港组织、圆通航空执飞的兰州—拉合尔国际定期全货机起航,实现了航空货运、全货机包机,进一步促进了甘肃跨境电商经济发展。
2020年6月5日,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在兰州陆港首发。(资料图) 杜萍 摄无缝对接提高货物周转率
“在这里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口岸监管区配套在铁路物流中心里面。”兰州国际港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口岸运营管理办公室主任杜红指着监管区介绍说,兰州陆港的口岸监管区建在铁路物流中心里面,货物进了监管区围网就“视同出国”,从火车集装箱下线到监管区,几乎没有短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杜红说,从铁路线到口岸,由于没有短转运输距离,也没有装卸,“节省的装卸费对商家来说就是纯利润,而且货物到了就进关,不耽搁时间,可以提高商家的货运率和资金周转率,这是兰州陆港的特殊优势。”
历经一年多的建设,兰州陆港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将计划于今年年底投运。作为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8年12月开建,2019年通过交通部验收。园区建成后将依托陆港,立足兰州、覆盖甘宁青、辐射南亚。
兰州国际港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项目负责人田江山介绍说,该项目集合了仓储、办公、堆场等特色,“因项目紧邻东川铁路物流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所以园区堆场可以和东川货场相互衔接,铁路可以直接通到物流园内,货物直接卸载到园内,最终实现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的无缝对接。
多式联运物流园建成后采取公铁联运、铁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种方式联合运输模式,依托东川铁路货运中心,组织开展班列发运、跨境电商、整车进口等业务。
李建亮表示,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兰州陆港未来几年的发展,将继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继续枢纽建设,促进业务增量,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和进出口加工等业务,不断提升陆港实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