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道路塌陷为何频发

01.09.2015  09:40

  原标题:兰州道路塌陷为何频发

  今年以来,我市频繁出现地面塌陷事件,成了城市里潜在的“陷阱”。塌陷后,道路无法通行、居民出行受阻、车辆被陷,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许多市民发出疑问,为什么会频频出现路面塌陷事故。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我市发生多起路面塌陷

  1月9日,东岗东路焦家湾由东向西方向路面突然塌陷,出现宽约5米,长约20米,深约2米的大坑,导致一辆公交车、一辆出租车以及旁边工地的一台挖掘机陷入坑中。

  5月5日,东方红广场受自来水管爆裂影响,发生塌方事件。

  6月6日,天水路十字与定西路交界处发生路面塌方,导致两次交通事故。7点半左右,一辆电动车整体陷入坑中,电动车主轻度擦伤。9点40分左右,一辆白色路虎越野车头部陷入坑中、车体严重倾斜。

  8月17日,西站1路公交车始发站点,由于马路路基塌陷,一辆满载乘客的1路公交车陷入其中无法自拔。3时许被吊车吊起拖离。据初步估计系水管爆裂所致。

  8月23日,西站西路七里河交警大队门前向西二十米处马路发生塌陷,一辆越野车右前轮悬空挂在坑边,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8月30日,东岗东路鱼池口附近道路突然出现塌陷,严重影响了途经该处车辆的正常通行。

  路面频频塌陷有四大原因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西站十字一路车终点站等塌陷地区看到,前几天塌陷的路面已经回填,塌陷路面已经恢复通车,上面摆放着几个锥桶,提醒过往司机路过该路段谨慎驾驶。据施工人员介绍,西站十字附近的三个塌陷地区,是因为塌陷区紧邻路面一家单位的化粪池管道老化堵塞,造成污水从地底下不断渗漏,最终导致路面塌陷。目前他们已经更换了该单位化粪池连接排污井的管道,路面恢复工作未来几天就可以完成。据介绍,破裂的污水管道已用了将近50年了。近期西站十字区域多处路面塌陷,管道老化漏水是主要原因。

  随后记者又对其他几起路面塌陷事故进行追踪采访。据相关人员介绍,我市一些道路允许货车通行,而一些货车为了多拉货物,严重超载现象经常发生,超重的货车经过长期的碾压,对道路路基形成了破坏。长期下来,势必造成内部地基坍塌,路面上一旦有重车再次经过,道路随即便会塌陷,从而形成空洞。另外,我市本身属于湿陷性黄土层,一旦地下遇到渗水加之地面上附加压力增大,黄土层就会塌陷,形成地下空洞,道路塌陷也就随时可能发生。造成塌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设施预埋管封闭措施不到位易形成过水通道,引起路基水土流失,形成塌陷。在城市的路基下,掩埋着各种各样的管道,自来水、污水、电信、天然气等等管道,但一些管道在预埋过程中封闭不严,一旦地基污水或者自来水管道破裂,地下的积水就会顺着封闭不严的预埋管道流向其他部位,从而形成了道路上多处连续塌陷的现象。

  多部门“多管齐下”造成隐患

  据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发生在我市各个地区的大小塌陷多达十余次之多。采访中,相关专家认为,城市频发地陷现象,主要缺乏合理的科学设计和布局,多部门“多管齐下”。今天挖下水管道,明天铺装光纤电缆,后天电线入地。今天市政部门去维修,明天水利部门去施工,后天电力部门去布线,还有通信部门、交通部门等等,地陷的发生也成为必然。记者了解到,许多地方在塌陷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匆匆处理现场,很少能彻底调查事故发生的根源。这样的处理过程,虽然当时得到了恢复,但却给日后的再次塌陷留下了隐患。因此,“拉链马路”在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当然,也为城市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危机。在城市道路被反复挖开填埋的过程中,首先,因为回填质量并不高,一遇大雨,路面遭雨水的浸泡后,便容易形成空洞,地面塌陷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回填密实度不够,路面下土层疏松,经车辆碾轧也易形成地下空洞,这就使得光鲜亮丽的城市马路下暗藏着一个个“雷区”。

  我市将开展道路设施大维修

  记者了解到,我市市政工程部门将集中开展市政设施大整顿、大维修活动,其中,共涉及白银路等134条道路设施及东岗立交桥等部分跨河桥梁。市政工程管理处根据市建设局的要求,强化五项措施,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水平。一是严格管控道路开挖,严把道路开挖审批关口,通过网上公示,接受公众监督,严查偷挖、乱挖行为,同时强化道路开挖审批后的现场监管。二是从8月25日至9月25日集中开展“大整顿、大整改”专项活动,对兰州市四区主次干道道路、路灯及桥梁设施进行设施病害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对设施病害分两阶段进行维修。三是集中对全市主次干道的排水管道进行彻底疏通,解决污水外溢时有发生的问题。积极协调市上和相关部门单位,进一步理顺市政设施统一管理机制,解决目前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

   首席记者 葛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