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转方式 调结构 深治理 推进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中国甘肃网5月6日讯 (本网记者 张洋)5月5日,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全市第二、三季度重点新闻选题策划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兰州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实施“3+7”千亿百亿产业链、打造兰州新区战略平台、转变发展方式、城市环境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和中心城市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壮大产业发展亮点,构建具有兰州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推进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两大模式引领循环经济发展转变方式
一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窑街模式。窑街煤电集团探索出的“煤-电-冶-材-运”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煤炭生产、粗放经营向多业并重、集约发展的方式转变,循环经济产值逐年上升,达到工业总产值50%以上。通过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有效利用废旧资源,油页岩、粉煤灰利用率达到100%,煤矸石利用率达到92%。
二是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兰州模式。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成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兰州市成为全国首批33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乌海化处理试点城市。兰州市以有效解决“地沟油”等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回收利用体系和处理能力建设,通过规范回收、分类处理,实现餐厨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截至目前,纳入餐饮企业8928家,收运路线80条,配置车辆50台,每日出车达60台次,单日收运处理餐厨废弃物最高超过260吨,累计收运、处置餐厨废弃物234516.3吨,生产有机肥10000余吨。
调整能源结构提升城市环境效益
从“治、限、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大力调整城市能源结构。采用远红外电采暖技术、空气热源泵、醇基燃料、电锅炉等清洁能源技术对城乡结合部和高坪地区的615台870蒸吨经营性立式燃煤茶浴炉进行集中治理改造,完成市区1130台7411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改造。在全国率先推广燃气热水锅炉余热利用技术,目前共实施58家194台2108蒸吨燃气热水锅炉预热深度利用项目,每年可节约天然气约2000万立方米,节约资金5000万元以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10%以上。同时,对重点用煤企业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浓度,整合规范2家煤炭专营市场和80家二级销售网点,统一配送居民用煤,卡口严禁劣质煤流入市场。
目前,全市城区用煤量由2010年的1350万吨减少到720万吨,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达到40%,2014年全市空气质量老标优良天数达到313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85.7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城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深度治理加大工业循环发展力
对全市火电、化工、钢铁、水泥、砖瓦的主要高排放行业的210家企业全部实施深度治理,重点实施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改造,目前全市火电机组颗粒物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火电行业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其中城区三大电厂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60%以上,污染物排放已接近天燃气锅炉排放标准。
结合在冬季采暖期对194家砖瓦、铸造等企业实行停产减排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还对25户企业的生产线进行关闭淘汰,淘汰落后产能167万吨,启动出城入园项目107个,兰石集团等33个项目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循环化发展
据介绍,兰州市围绕11条产业链构建,重点实施188个循环经济项目,截至目前,完成120万吨/年柴油加氢、上海航天光伏发电等70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10亿元,实现产值180亿元。配合兰州石化公司重点实施43个优化老区项目,已完成120万吨/年柴油加氢、60万吨/年航煤加氢装置改造等9个项目。
按照“煤电冶材”一体化发展思路,在连海地区实施煤电冶一体化试点工程,打造“电价洼地”,下游延伸铝加工产业链,引进庆丰、甘棠等12个铝加工企业。围绕“城市矿产”资源、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完成双良余热利用、煤粉锅炉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循环化发展。
据了解,兰州围绕节能减排政策实施121个项目创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去年获批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红古区目前16项重点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开工率达到37.5%,基地建设成后,再生资源聚集量将达到108万吨,将推动兰州市进入生态文明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