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轨道交通首列电动客车下线 最高速度每小时80千米

01.08.2016  09:36

  原标题:兰州轨道交通首列电动客车长春下线

  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千米 按计划将于10月底运抵兰州

  正式下线。兰州晨报记者师向东摄

  车体内部

  7月29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首列电动客车在吉林省长春市正式下线,并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试跑线进行试跑。据悉,兰州轨道交通首列电动客车是我国首次运用抗风沙技术的轨道交通列车,按照计划,该列车将于今年10月底运抵兰州。

  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出席活动并宣布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首列电动客车正式下线。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润致辞,并向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交付客车司控器钥匙。

   初期配置156辆车,每列客车定员载荷1860人,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千米

  据了解,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车辆采用A型电动客车,初期共配置车辆26列, 6辆编组,共计156辆车。列车总长139.98米,车体最大宽度3.09米,高3.8米。每列坐席330人,定员载荷1860人,最大载荷2460人。每列编组由4辆动车和2辆拖车组成,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电动客车、电客车牵引系统招标采购项目于2014年12月完成招投标工作, 2015年12月底电动客车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产品设计、接口设计等工作全部完成,列车主体结构生产制造于2016年1月5日正式启动。

   首次将抗风沙技术运用在地铁车辆上

  此次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负责制造的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电动客车首次将抗风沙技术运用在地铁车辆上,这也是我国地铁研发技术的一次新突破。在车辆设计、制造过程中,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结合沙特麦加地铁项目及兰新高铁项目的抗风沙经验,对车辆的耐风力侵蚀、防沙及排沙技术进行了重点技术攻关。

  在安全性能方面,该列车车体由国际最流行的A型铝合金车体构成,使用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铝合金原材料,使用寿命为35年,同时还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执行最严格的焊接强度准则。车体结构通过了国内最高等级、符合欧洲标准的撞击吸能测试,即使受到轻度的撞击也能保持车体不受损坏。同时列车还具有专业监测系统和振动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列车的行驶情况。

   车体外观及内饰体现甘肃文化

  在列车舒适度方面,采用了能够多等级调节的空调装置,具有预冷、通风等多种功能,也体现了明显的节能特征。为了减少噪音污染,通过对车辆噪声源区域进行特殊处理,提高车辆的隔音降噪能力,进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再加上国内高隔音等级的贯通道,以保证车辆在快速行驶中也能保持车内的安静与稳定。此外,整车还采用LED光源,寿命更长并且安全环保。

  在车体外观及内饰方面,列车以敦煌飞天壁画这一极具甘肃文化代表性的事物为设计灵感,将列车装饰色带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般环绕整车,既美观新颖,又使得车头与车身有机地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动感。飘带形的LED尾灯与装饰色带与整车造型协调统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车辆整体造型饱满、圆润,车身下部为深灰色,使列车在视觉上更加稳重。列车采用的座椅使用同一色系、不同明度的蓝色,吊环的把手颜色与座椅的靠背颜色统一,视觉上清爽、干净。门区的中立柱为三叉形式,可以满足更多的乘客把扶。

   10月底运抵兰州

  根据计划安排,下一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将对首列车内部进行进一步调试,预计今年10月上旬完成厂内列车型式试验、 5000千米跑合试验及出厂验收工作; 10月中旬首列车具备发运条件; 10月底运抵兰州东岗车辆段。(兰州晨报记者师向东)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