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安签署《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07.07.2014  11:21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岁月变迁,在21世纪的今天,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重要的中心城市。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以兰洽会为契机,两市将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互利共赢、繁荣发展”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两市共同繁荣,跨越发展。

    正值第二十届兰洽会之际,为了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加强西安、兰州两市的交流合作,两市决定在产业协作、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7月6日,经双方协商,西安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军与兰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签署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两市要各确定一名市级领导为总协调人,商务、旅游、文化、科技、教育、规划、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推动合作协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据介绍,西安目前已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独特的产业优势。兰州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框架协议》提出,两市要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推进重要产品和优势资源互为市场,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西安要发挥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优势,为兰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兰州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资源保障。

    深化商贸物流合作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基地,拥有2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2个出口加工区,有136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是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兰州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区域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各类物流企业达300多家,与18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据《框架协议》,两市将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参与双方物流园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为企业进出口业务及培育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双方举办的各种交易会、项目洽谈会等会展活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西安国际港务区要为兰州航空物流和陆港物流开辟绿色通道。兰州物流园区要为“长安号”的常态化运行提供支持。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扩大人文交流合作

    西安作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和东方文化的集聚地,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着丝路文明交流的传统,文化遗存和丝路文明遗迹十分丰富。兰州作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已成为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游客集散地和组织中心,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未来,两市要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旅游景点,策划精品线路,组织考察互访,扩大对外宣传,在文化旅游项目设计、包装、推介以及人才培养、文化演艺、投融资运作、场馆建设、影视创作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

    加强园区交流合作打造区域经济新高地

    西安大力实施板块驱动战略,形成了优势互补、特色明显的“五区一港两基地”格局,在开发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兰州围绕加快实现国家建设兰州新区的目标定位,形成了“三区”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向西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框架协议》提出,两市要在开发区建设的政策、机制、运营等方面加强交流,在园区建设方面相互支持、优势互补,鼓励两市园区开展项目、资源、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西安在产业转移、原料基地建设上向兰州倾斜。兰州在优势资源开发、优惠政策配套、土地价格出让等方面向西安倾斜。

    扩大科教资源共享提升开放共建水平

    西安是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拥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开发机构等近3000家,科技资源富集。兰州是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科研开发机构近700家,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据《框架协议》,两市要建立科技教育互动联合新机制,促进学术交流和对口师资交流,共同创建高端人才工作站、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创新人才创业园区。加强两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共建项目投融资平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记者蒋凌实习生胡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