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蓝最骄傲幸福城市最美丽

09.03.2016  07:41

首席记者马军摄

    3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揭晓2015年度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兰州在104个城市样本中居民幸福指数较高,荣登“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榜单,名列第五位。当晚,兰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纷纷被此消息刷屏,网友们彼此祝贺互道恭喜:“今天,想骄傲,别憋着!”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已连续10年评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2015年度兰州首次上榜。为什么?很多市民对兰州入选十大“幸福城市”颇感意外,毕竟,与东南沿海诸多大城市相比,地处大西北的兰州仍有那么多的不足。但通过央视调查的大数据分析,兰州荣登“幸福城市”榜单,有其充足的理由!每年,央视根据“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评出的10个“幸福城市”,是以各地百姓感受为直接依据的,不受任何人为指标的影响。更何况,在很多时候,人们的幸福感与城市所处的地域以及金钱的多寡并无直接的关系。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说:“城市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是一个独特风俗习惯、思想自由和情感丰富的实体。对中国城市居民而言,城市并不仅仅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城市有更为深远的追求——成为市民感知幸福的共同体。”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兰州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感到生活在兰州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感,是基于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认同和热爱。兰州晚报记者 方言

    1

    “兰州蓝”——兰州人的“幸福密码

    在2015年,最让兰州市民感到骄傲的,是令很多城市羡慕的“兰州蓝”!而这一点,正是兰州市民最为看重的“幸福要素”。

    连续10年,央视《中国经济大调查》共对全国100万个家庭生活感受进行了调查。在2013年,排名幸福感要素首位的是收入,而到了2015年,环境、健康则成为中国百姓最看重的要素,对百姓幸福感的影响越来越大。

    去年12月,兰州市以非低碳试点城市的身份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一时间,“兰州蓝”成为兰州市民“朋友圈”最火的名词和最愿意“”的一种“幸福”。

    曾经,大气污染一直是罩在兰州人头上的一顶“大帽子”。每逢冬季,无论你从这个城市的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进入,都会清楚地看到一个厚厚的、黑黑的逆温层遮蔽着云层之外的艳阳。对于如此严重的大气污染,兰州市民颇多怨气,很多人不得已只好选择逃离。也曾有专家将兰州大气污染的原因,归咎于“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貌,甚至给出了“兰州污染不可治”的悲观结论。但是,这种情况真的无法改变吗?

    2012年,兰州市举全市之力,打响了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市委、市政府更是以“铁腕治污”的决心和勇气,从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和生态增容减污等方面入手,推出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等八大治污工程,共凝练实施了916个项目,通过项目推进治污工作。

    在减排方面,兰州市先后投入10多亿元,对全市火电、化工、钢铁、水泥、砖瓦等高排放行业20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度治理,使城区三大电厂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了60%以上。在每年冬季采暖期,兰州市还对高排放工业企业实行停产减排,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关闭淘汰,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淘汰任务。同时,兰州市完成了78户企业向兰州新区的搬迁改造任务,使城市中心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兰州市还对主城区的1901台燃煤锅炉进行了清洁能源改造,三年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9万吨。

    针对汽车尾气污染,兰州市实施了机动车常年尾号限行等制度,在强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的同时,启动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作,使城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日均浓度下降22.73%和9.53%。除此之外,兰州市还提前两年推行国五油品,市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实施“油改气”,双燃料汽车占到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2.9%。

    在抑制扬尘污染方面,兰州市对市区所有施工项目实施现场围挡,并严格执行工地物料覆盖堆放、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的规定。对城区的主次干道,实施地毯式吸尘、人机结合清洗、机械化洗扫、精细化保洁、调度洒水的“五位一体”控尘除尘措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30%提高到87%。2015年,兰州市因沙尘造成污染的超标天数减少了8天。

    为了建设“山水兰州”、“宜居兰州”、“美丽兰州”,还市民碧水蓝天,兰州市委市政府还把生态增容减污作为一项治本之策,坚持一手治“”、一手播“绿”。三年来,兰州市在整个市域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大力推进黄河风情线、主题公园、小游园、小广场建设以及黄河万亩生态湿地修复和城市生态水系开发等项目,三年新增和改造城市公共绿地4450亩。

    兰州市的“铁腕治污”,终于还给广大市民一片蔚蓝的天空。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城区达标天数252天,同比增加5天,比2013年增加59天,达标率为69.04%;全年重度以上污染天气3天,同比减少4天,比2013年减少14天,且均为外来沙尘天气所致,全年无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发生。

    还有一组数字也可以清晰地显示兰州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2015年,兰州市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8%和13.3%,比2013年分别下降21.6%和22.4%,降幅十分显著。而这种显而易见的治污成效,让兰州市民的幸福感倍增。

    兰州城市学院教授王恩涌对这一点也极为认同。他说,这几年冬季,兰州市民呼吸系统疾病的就诊率和治疗费用都大幅下降,这是一种看得见、也能强烈感受到的幸福!以前,大批兰州人每逢冬季都是去南方沿海城市躲避污染和雾霾。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兰州人却在冬季骄傲地在“朋友圈”幸福地“”着“兰州蓝”,邀请外地的亲友来兰州看蓝天。“兰州人的‘幸福感’就是这么率直和任性。

    2

    “幸福兰州”——风情绝美的大河之城

    除了“兰州蓝”,“幸福兰州”还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近年来,兰州市倾力打造宜业宜居的山水名城,依托穿城而过的黄河,做足了“山水文章”。对兰州人而言,这个城市得天独厚,蓝天碧水、山环水绕就应该是“”本来的样貌。

    不仅如此,将来的兰州,还要继续向“生态水城”的目标迈进。兰州人的这种理想和自信,来自于被评为全国金牌赛事的“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航拍镜头下的兰州,美的令人惊艳,不仅出乎外地人的意料,就连兰州人自己都不太相信,眼前这个山水旖旎、风光秀美的城市,就是咱们的“大兰州”!

    在央视“幸福城市”的颁奖活动中,市长袁占亭说,今年我市将加快“一号工程”——兰州市第二水源地的建设力度。该项目采用有压隧洞输水方式从刘家峡水库取水,预计将于2016年年底完工。以后,兰州市就有两个水源地、两个水厂,从此老百姓会喝上放心的水,兰州市民将从有水喝彻底转变为喝好水。

    按照政府的规划,刘家峡的水引入兰州,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兰州市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多余的水还将被引入市区的若干河道,形成城市新的水系。届时,兰州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山水之城”、“生态水城”。

    2015年7月,兰州市出台《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按照这个规划,未来几年,兰州市还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并按“一轴、三卷、五线、六路、十五园”布局,从沙井驿至雁儿湾段开展黄河风情线景观提升工作,即以黄河为画轴,串接“黄河根、黄河情、黄河魂”三大特色区域形成三幅画卷,将黄河风情线分为滨河湿地景观线、绿化景观线、黄河文化景观线、市政景观线和建筑山体景观线等五条线分别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建设桐荫、彩色、秋枫、银柳、玉兰和樱花6条特色景致路和15个主题公园,充分展现兰州“黄河之都”的城市内涵。

    “黄河到此足奇观,冰雪春融下九天。两岸楼台连险栈,一城风月汇芳川。”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城市规划大师任震英曾用一首七律描绘了兰州这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在他的笔下,兰州这座大河之城,山环水绕,曲鸿凌波,不仅意蕴深长,而且风情绝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应该幸福,也必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