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菜市“鬼秤”频现 “坑”人不浅

11.11.2014  14:48

菜市“鬼秤”频现“”人不浅

今起,市民买菜发现“鬼秤”坑人现象,拨本报热线8119000反映

市民在五泉早市买菜陈振峰焦太霞摄

谁家不买菜,谁家买菜时没有碰到过缺斤少两的问题?近日,西部商报新闻热线连续接到市民反映到早市买菜遇到“鬼秤”,甚至有些卖菜的商贩对市民指出来的缺斤少两的现象表现得理直气壮,让人很不解。为了杜绝不良摊贩缺斤少两的不良行为,唤起社会的诚信,今起,本报发起“曝光缺斤少两,寻找良心秤”活动。如果市民在买菜时碰到了缺斤少两的现象,或发现早市“鬼秤”坑人,请及时拨打本报热线8119000告诉我们,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现场曝光查处,为大家找回“良心秤”。

市民反映

买菜缺斤少两现象严重

市场上摊贩的秤大部分都缺斤少两,甚至很多都是六、七两秤。”市民宋女士拨打本报热线8119000反映,她住在安宁区,发现安宁区王家庄、十里店、桃海市场很多卖菜、卖水果摊贩的秤都不合适,经常缺斤少两,市民利益大受损失。与此同时,家住白银路的张女士也反映,她经常到五泉早市买菜,发现那里的菜虽然便宜一些,但缺斤少两现象十分普遍。张女士称,以前买菜时发现摊贩有缺斤少两的现象后也曾当面指出来过,有的摊贩会及时给补一点让她拿走,而有一些摊贩则会赖着不承认,最可恶的是有的摊贩竟会恼羞成怒骂骂咧咧地收回卖出的东西,还理直气壮地喊“早市的秤就是这样,要是准的话谁会卖这么便宜。吃不起,别买。多少钱也不给你卖了。”像这种品性极为恶劣的摊贩,家住七里河的陈先生也曾碰到过。陈先生告诉记者,看起来缺斤少两的事是一件小事,但这种现象折射的是诚信,如果大家都与摊贩较真了,菜市场的“鬼秤”也就不好意思再坑人了。

记者踏访

五泉早市“鬼秤”“”人不浅

早市“鬼秤”到底有多少呢?11月7日上午11时,西部商报记者来到市民反映问题最多的五泉早市,刚走到路口,就看到市场里人山人海,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记者在一家摊贩前购买了1斤4两小茴香,每斤2元,摊贩收了2.8元;又在另一家围了很多人争相购买桔子的摊贩前买了4斤6两桔子,每斤1.5元,共7元;往前走了一点,又买了1斤8两油菜,每斤2元,共3.6元;白蘑菇1斤,每斤7.5元;还买了2斤1两山药,每斤4元,当记者询问秤够不够时,摊主大方地说:“把你零头抹掉好了,收你8元。

记者想到早市“公平秤”称一下是不是足量,但由于在市场没找到公平秤,于是记者便提着购买的蔬菜到位于8路车终点站的五泉菜市场去复秤。结果显示,小茴香:1斤2两,少了2两,多收了4毛;桔子4斤1两,少了5两,多收了7毛5角;油菜:1斤7两,少了1两,多收2毛,白蘑菇1斤,刚刚合适;山药为1斤9两,少了2两,减掉大方摊主少收的零头后还多收2毛。记者算了一下,当天买菜就摊贩缺斤少两共多支出了1元5角。记者购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购菜量,1元5角虽少,若是长年积攒起来,一个月是45元,一年就是540元。

我的番瓜也少了2两多呢。”就在记者在公平秤复秤时,一位女士也将在早市购买的菜拿来复秤。她告诉记者,刚在早市买了一个番瓜,摊主说1斤2两,但在公平秤上显示连一斤都不到。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该早市,记者购买了两样家常菜,复秤时发现家常菜更“”人。记者买了两颗娃娃菜,摊贩称了5.6斤,但拿到公平秤一称却只有4.7斤,足足差了9两。又买了1斤6两番瓜,公平秤显示1斤4两,少了2两。市民也反映,该市场很多摊贩的秤都是8两、9两秤,甚至有的是7两秤,很多市民都觉得早市的菜便宜,其实不知不觉已经被“鬼秤”“”了。

曝光查处

发现缺斤少两拨8119000举报

家家户户都要买菜,如果每个家庭每天都要被摊贩的“鬼秤”“暗算”的话,想想有多少家庭利益受损,又有多少诚信受损。缺斤少两虽是件小事,但对我们来说,只要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就是大事。您经常买菜吗?您买菜时碰到过这种缺斤少两现象吗?您了解这些不良商贩经常使用的欺骗手段吗?普通市民在买菜时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遏制这些缺斤少两现象呢?本报启动“曝光缺斤少两,寻找良心秤”活动,希望大家各抒己见,将平时买菜过程中碰到的烦心事告诉我们,我们将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查处摊贩缺斤少两的勾当,为市民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购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