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草根经济”发展亟待提速

18.12.2015  23:03

  原标题: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创新能力

  兰州“草根经济”发展亟待提速

   中国甘肃网12月1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陈玮) 有着“草根经济”之称的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对支撑城市经济发展,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2月16日,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近年来兰州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末,兰州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有94.5%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小微企业,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提高了39.3%。

  全市六成以上小微企业在城关

  统计部门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我市六成以上的小微企业来自城关区。具体来看,分布在城关的小微企业有14968个,占63.3%;此外,七里河占16.3%,永登占4.6%,安宁占3.9%,西固占3.8%,榆中占3.5%,红古占2.3%,皋兰占2.3%。

  从行业分布看,我市全部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五位的行业依次是:批发业、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在全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4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4%,外商投资企业占0.3%。在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居前两位,分别占55.5%和25.3%。

  三大现状制约“草根”壮大

  近年来,我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升发展服务水平,大力扶持草根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小微企业迎来了蓬勃迅速发展阶段。需要看到的是,当前仍有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困难。

  统计部门分析认为,兰州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三大现状。首先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市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其次是经营管理亟待改善。不少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仍停留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最后是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兰州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建议:抓好优惠政策落实

  结合调查数据,统计部门建议当前我市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加强对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

  同时,还应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此外,政府各相关部门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