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兰州:201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
兰州市经过3年持续扶贫攻坚,2015年,最后的91个村实现整村脱贫。至此,全市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兰州市榆中县龙泉乡洞口村村委会主任 丁耀昇:“今年天旱种植上减少了,能减多少,每亩地我估计至少在300元以下,按人均算每个人2000块钱有。”
兰州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 罗涛:“劳务输出刚才说了,质量提高了,效果也明显。”
兰州市榆中县龙泉乡洞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兰州市检察院宣教科 杨利军:“对,2014年年底统计的时候我们是人均4000块钱,去年(2015年)统计人均是5000块钱。”
记者 刘毅伟:“能坐在这里算帐是因为年初就做了规划,这些发展规划和收入预期都上了墙公之于众,算起帐来清清楚楚。年末再看,比预期提高不少。村上算大帐,村民算小账,自家的收入这一年到底怎么样,来看看。”
兰州市榆中县龙泉乡洞口村村民 刘克显:“三次手术我外面也打不了工,到家里我想着养羊、养驴、养鸡,搞小养殖业,一年的收入比外面打工少一点儿,但是少的不多,一年三个人人均6500的标准达到了。”
洞口村3000多亩地都是旱地,虽说收成靠天,但收入多少靠的是自己。各种政策性补贴,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七七八八算下来,洞口村农民2015年人均收入从上一年的5200元上升到6500元。
兰州市委农工办主任 朱宗诚:“兰州市从客观条件来讲,我们农民的收入渠道比较多,除了产业的收入以外,另外我们的劳务输转这块收入比较多,就是来钱的渠道比较多,农民的整个的收入水平比较高,所以我们选择了比省上的确定的标准要高一点。”
高标准背后是高要求。为了实现贫困村脱贫的目标,兰州市打出了“组合拳”。这第一拳就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
2015年年初,双联驻村干部、市县乡包村干部就走村入户制定扶贫档案、帮扶台帐,通过建档立卡准确制定帮扶政策。
兰州市永登县柳树乡教场村村民 袁叔芳:“个人手里没钱,政府他们就是缺啥补啥。”
兰州市永登县柳树乡教场村村长 李玉栋:“这个棚搭出来后,一年起码倒茬也可以两三茬,一茬下来最起码六、七千,一般两茬,像辣子,赶上季节,一般下来就一万五。”
扶贫开发要多方参与投入,形成合力,这也是扶贫攻坚打出的第二拳。2015年兰州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达到了19.4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8亿元,行业扶贫资金7.98亿元,精准到户贷款5.07亿元。
脱贫的91个村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达6.64亿元,村均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达729万元。
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太平沟村村民民 张学礼:“我从这个村子上现在活到64岁了,这就是今年变化最大的一年了。”
过去一年,毗邻兴隆山的榆中县马坡乡太平沟村和旧庄沟村的变化用“美”来表达再准确不过了。农民们心里美、眼里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
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村民 王建武:“我们这地方夏天来的人特别多,(农家乐)有一天几乎五六千。”
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市工商联主席 马彩云:“自然风光结合我们原生态,我们就想引导农民做农家乐,……村上已经有样板了,有这种示范引领了。”
记者 刘毅伟:“扶贫攻坚被兰州市委市政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这项工程不光是政府扶持,还要有村社及农户自己的主动出击,打好组合拳,才能见实效。”
为促进扶贫和双联深度融合,2015年,兰州市成立了由双联干部、挂职干部、包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的33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
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驻村干部 李斯强:“流的汗甚至比这一二十年都多,对我个人来说呢,就是个人的身心上面是一个洗礼。”
干部村民一起行动,让太平沟村从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一步一景,这些用石头拼起来的牛耕图、24节气图,就是大家共同的作品。
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王正选:“真正实现了什么呢,老百姓自力更生,干事创业的这种精神。”
2015年,随着最后91个贫困村整体脱贫,曾经有300个贫困村的兰州市实现了整体脱贫。“十三五”期间,兰州市将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每年建成150个左右的小康达标村,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记者:兰州台,王文岭,吴学超
兰州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