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第二水源地项目昨开工

29.10.2014  03:06

兰州第二水源地项目开建奠基仪式。 记者牛少伟摄

    【本报讯】10月28日上午,我市“一号工程”第二水源地项目在西固区芦家坪开工。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53亿元,将力争于2016年底前建成投运。第二水源地的建设意味着我市逐步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从普通饮水工程向精品饮水工程转变。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宣布“兰州市水源地项目工程开工”。省环保厅厅长王建中,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学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牟少军,市政协主席王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俞敬东以及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安监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奠基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主持开工奠基仪式。

    据了解,我市现有供水设备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设的,设计最大供水能力是保障240万人用水,而全市常住人口360多万,流动人口近100万,现有水源已无法满足城市用水的现实需求。同时,特定的地理条件抬高供水成本。我市城区呈东西带状分布,取水口设在城西,对供水管网的分布、建设、维修提出了更高的成本要求,而这些管网大都成型于解放初期,普遍老化。加之现有两座自来水厂(一水厂、二水厂)承担了主城区95%以上的供水量,而三水厂、四水厂两个地下水水厂每天总共只能生产3万立方米的水,因此,一旦一、二水厂的自来水出现问题,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就无法保障。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凡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均要开辟第二水源。目前,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已经建有备用水源地,地级市也基本建有备用水源。因此,对我市来说,开辟第二水源地刻不容缓。

    水厂的选址和建设牵动着省市领导的心,也得到了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在项目选址、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省委、省政府给予关心支持,省委书记王三运亲临现场视察指导,省长刘伟平多次听取项目情况汇报,两位领导明确指示要将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打造精品工程、放心工程、百年工程。 

    省直有关厅局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在项目立项、土地报批、环保审核、工程审批等方面积极帮助协调,开辟“绿色通道”。临夏州委、州政府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在取水口选址、隧洞路径、征地征收、工程地勘等方面给予了全力帮助。再加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精心研究,全面部署,并责成责任单位倒排工期,加速推进。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促成第二水源地项目的开工。

    据介绍,此次开工的兰州市水源地建设项目以刘家峡水库优质地表水为水源,取水口位于刘家峡水库大坝上游约3.5公里处,采用有压隧洞方式将优质水源输送至兰州市西固区,在西固寺儿沟上游设置控制闸,分别向西固芦家坪新建自来水厂、七里河彭家坪新建自来水厂输水,经处理后接入城市管网,向兰州市主城区及东城区和平、定远、夏官营三镇提供工业与生活用水,兼顾兰州新区供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53亿元,近期(2030年)年引水量5.5亿立方米,远期(2040年)年引水量8.3亿立方米,采用EPC模式建设,力争2016年底完工。主要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及供水管网等四部分。取水工程由分层取水口组成。输水工程包括长约32公里的有压隧洞和出水口。净水工程包括2座新建自来水厂,总规模日供水量150万立方米,其中西固芦家坪自来水厂占地面积约29.80公顷,日供水量50万立方米;七里河彭家坪自来水厂占地面积约26.38公顷,日供水量100万立方米。供水管网包括芦家坪自来水厂双管敷设的10公里输水管,接至西固输水管网;彭家坪自来水厂双管敷设的11公里输水管,接至西津西路和南滨河路主供水管网。

    相关负责人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将按照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工程实施方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实施好这一民生工程、百年工程,让安全、优质水源流进兰州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