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社区防疫把关“家门口”健康:智慧与压力并存

17.11.2021  22:11

   (抗击新冠肺炎)兰州社区防疫把关“家门口”健康:智慧与压力并存

  中新网兰州11月17日电 (张婧 李亚龙)甘肃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基层治理基本单元的社区,成为防疫“最后一公里”。人们印象中的“居委会大妈”角色,如今由更加职业化和知识化的年轻一代社区工作者接替,并承担起家门口“健康把关人”的重任。

  郭艳从事基层工作12年,身为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社区第一书记,在办公室搭起简易硬板床,连续20多天吃住在单位。她说,“辖区内5个小区5个卡口,每个卡口安排2名社区干部,以及1名物业人员和1名保安。

图为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文化宫社区党委书记陈雨欣身着红马甲,劝返辖区老人。 张婧 摄

  然而,这样的值守点人员配置,给郭艳“带队”造成了一定困扰。她表示,社区工作人员中,除了3名家住封控小区无法外出者,剩余10名全副武装都上一线。但由于该社区所辖小区为大型且新建而成,环境优雅入住率高,常住居民将近7000人,这对于只有10名干部的彭家坪社区来说,无不有些防控工作上的压力。

  “防控人力不足,担心门岗进出时漏登错登、代买生活物品时需求量过大,以及特殊人群的个别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等。”郭艳说,好在经历过去年的防疫工作,有些管控经验,“收到通知就连夜搭好帐篷,组织居民核酸检测时,为避免老年人耳背、手机通知信息不到位等情况,社区干部逐家敲门通知,逐栋组织检测”。

  郭艳说,居民之前主动找社区,无非就是开证明,而现在,他们承担起了非必要劝返、门岗卡口、组织核酸检测、跑腿采购、喂养宠物、对人老日间照料等工作,参与到居民生活的工作越来越多,有了更多的存在和感获得感。

  当防控工作井然有序开展的同时,社区所辖企事业单位、省市下沉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也参与进来,兰州市官方还推广使用了“小兰帮办”微信小程序,这是兰州本地的防疫管控平台,用于记录全市范围内所有社区居民小区门口、疫情防控卡口点人员流动情况。

  据悉,小程序实行“一人一码、扫码登记”,通过扫码登记,生成个人进出小区信息,可有效掌握小区人员流动情况,一旦发生疫情风险时,快速开展回溯调查,实现精准防控。有了人力的增加和大数据的助力,郭艳的压力明显缓解。

  同样在社区工作,从原来“被人冷落”,到如今“生活离不开”,七里河区西园街道文化宫社区党委书记陈雨欣说,他所在社区老年人居多,针对辖区内体弱多病、下不了床、生活起居有困难的老人,他们平日里都有摸底统计,每个社区干部负责2至3户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家庭,互留联系方式,以备紧急需求时上门给予帮助。

  “此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起到精准防疫的作用,但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仍然需要传统的纸笔登记,以及纸质出入通行证。”陈雨欣说,该社区所辖19个小区中有10个“三不管”楼院,他们就将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包括志愿者在内的65名值守人员日夜坚守。

  “社区作为外来概念,原本就具有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内涵。”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冯乐安分析称,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居民生活变得不断陌生,只有当人们需要开具一些证明时才能想到社区。但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发生,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使得社区促进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作用得到了强化,获得了广大居民的认可与好评。

  冯乐安说,未来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转型,居家养老、儿童托幼等多元化的需求会不断涌现,社区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希望更多社会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社区工作中,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