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破人才、渠道困境建设“双创”示范基地

28.02.2017  17:37

  甘肃新闻网2月28日电 据兰州市发改委披露,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创新的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和“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经验做法也得以在全省复制推广,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重点培育双创示范区。为充分发挥城关区在全市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催生创新创业新业态,我市研究拟订了《兰州市“创新创业示范区”扶持方案》,重点在资金配套、场地协调、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和倾斜。

  资金方面:“双创”政策中的资金支持50%以上用于城关区;场地方面:由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办公厅牵头,将市属各部门、城投和国投闲置的厂房、办公用房、场地以及两山绿化承包点建筑物盘活利用,按照产权不变的原则,无偿提供城关区作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使用;人才方面:优先向城关区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服务方面: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租代建”的方式,对城关区主干道和重点区域率先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积极打造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我市把众创空间的培育发展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主要抓手,全力集成扶持政策、依托社会力量,积极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众创空间。

  认真落实《兰州市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贴息资金和奖补资金等方式支持各类众创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交流培训活动,在水费、电费、取暖费、宽带费和房租费等方面给予奖补和补贴,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和门槛。

  依托县区部门的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众创空间进行摸底调研,主动对接,着力解决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同时利用众创空间开展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宣传国家、省、市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创业扶持服务,有效发挥政府对大众创新创业宏观引导的作用。

  突出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和支持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运作,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全市有各类众创空间66家,其中经认定挂牌国家级众创空间13家,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34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

  兰州市在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和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

  项目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市虽然在实施“万企计划”、小额担保贷款、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等工作,但2016年银行整体放款萎缩,贷款审核、发放周期长,融资担保门槛比较高,资金短缺、融资难筹也一直是创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发扩大经营的“拦路虎”。

  高层次人才依然紧缺。总体上说兰州市人才资源丰富,相关的人才统计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具有战略决策能力的企业家和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以及高技能的职业技师仍然缺乏,流失与引进双重压力同时存在,企业普遍感到高层次人才缺乏。

  众创空间注册登记渠道不畅通。目前在兰的众创空间已经达到70多家,其中经国家认定挂牌的众创空间13家,省级认定挂牌的众创空间(孵化器)3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从各众创空间的建设运行中,工商注册登记时间周期长、经营范围中无“众创空间”名录。还有一分部众创空间是租借的办公室场地,注册登记需提供房屋产权证明,条件比较苛刻。

  在今后的“双创”平台建设中,兰州将深化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改革。尽快出台配套众创空间登记注册的实施办法,增加“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名录,对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等登记事项进行明确,令众创空间作为一类明确的市场主体获得“法律化”、“制度化”的身份认可。

  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审查要求,积极落实“一址多照”政策,鼓励盘活和利用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物流仓库等注册为企业住所,以扩宽经营场所资源,降低众创空间的场地成本。

  深化融资服务,鼓励社会投资。通过进一步深化股权质押登记,支持以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域名权等知识产权出资设立创业创新主体,盘活企业资产,突破初创企业融资难的发展瓶颈,激发众创空间企业的创新活力。

  通过租金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机制投资参与众创空间的筹建和运营,并鼓励创投机构、众创空间运营机构针对众创空间设立天使、创业投资类基金,多层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众创空间顺利运营。

  大力凝聚高层次人才。贯彻实施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并从资金保障、住房购租、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家属就业等方面内容提高优惠待遇,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地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人才价值导向。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网上引才、以商引才、以才引才、委托引才等多种渠道引进选拔高层次人才。结合我市实际,以重离子医用加速器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培植人才,靠项目和平台凝聚高层次人才。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