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协商报:兰州理工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初见成效

05.03.2015  11: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闭幕后,兰州理工大学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启动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学校各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

      一、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切实增强全校上下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学校立即组织校院两级中心组认真学习全会公报,以全会精神统一全校主要干部的思想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表后,党委再次组织中心组进行认真学习,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全会精神辅导报告,并下发通知,要求全校上下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通过认真学习,使全校各级党员干部、广大师生员工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学校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加快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步伐的迫切要求,是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总结办学经验、创新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还按照问题导向原则,组成10个专项调研组,到全国各地兄弟院校调研学习,寻找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全面深化改革找准了突破口和方向。

      二、统筹谋划,周密安排,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做好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统筹谋划、周密安排,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工作。为此,学校于2013年12月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组,启动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意见起草和方案设计工作。经过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2014年1月,《中共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草案)》(以下简称《意见》)顺利完成,并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中层干部研讨班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2014年3月,学校将《意见》印发全校教职工讨论。经过几上几下反复讨论修改,数易其稿,2014年4月,饱含着全校上下集体智慧的《中共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经学校党委全委会正式审议通过,并以兰理工党发[2014]28号文件正式下发。在2014年4月下旬召开的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贯穿党代会报告的一条红线,《意见》提出的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意见》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等,均成为党代会报告的主要内容,使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成为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共识,也成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加快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步伐的强大动力。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党的领导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校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的兰州理工大学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由校领导牵头的10个专项工作组,制定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程》,坚持以管理重心下移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改革。 此项改革以构建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为目标,处于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顶层。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三项,即制定《兰州理工大学章程》,进一步完善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特点的学校治理结构;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学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及有关学术组织章程,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学术组织体系。经过一年的努力,上述三项主要任务全面完成,学校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和监督约束系统,为学校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以管理权限重心下移为主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此项改革以建立“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校内管理体制为目标,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引。改革的主要措施就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不断优化人财物等办学资源配置机制,使学院成为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的办学实体。为此,根据《中共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学校制定下发了《兰州理工大学管理重心下移改革实施意见》、《学院经费自主管理实施细则》、《二级单位收入分配指导意见》、《学院(部)教职工年度综合考核奖励指导意见》、《学院(部)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奖励办法》、《学院院长、书记管理岗位综合考核及岗位津贴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将教学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收入分配等管理权限整体下移到学院,充分激发了学院的办学活力。

      三是以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导向,确保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项改革以推动学校重点突破战略的实施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目标,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将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划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和重大突破性发展目标,按照职能部门目标责任与学院目标责任相关联的原则,设置一级责任单位和二级责任单位,通过明确各学院、各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突破。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学校与各学院和8个目标责任关联部门签订了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书。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在2014年年度考核中,学校落实了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学院和目标责任关联部门的奖励政策,有效激发了学院和目标责任关联部门的积极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全面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改革 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改革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改革的主要举措有四个,即: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招生规模、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学科水平等对各学院定岗定编;进一步明确学校和学院人事管理权责范围,将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育、职称评聘等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院;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根据不同学科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深化人才分类管理改革,探索实施机关干部校内职级制,探索各类人员的动态退出及交流机制。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充分调动了全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人才队伍的活力。2014年,学校柔性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引进博士31 人,晋升正高级24人,副高级48人,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五是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风向标。学校本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激发二级单位活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此,学校积极推进收入分配重心下移,将收入分配的主要权力下放到学院和职能部门。为了加强对二级单位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学校制定了《二级单位收入分配指导意见》、《管理服务部门处级干部岗位津贴考核奖惩办法》和《管理服务部门及工作人员岗位津贴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了收入分配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方面的杠杆作用。与2013年相比,我校教职工收入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同时,由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到位,也有效改变了过去压力传导作用不明显的情况,有效激发了二级单位和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推动学校重点突破战略的实施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

      六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本轮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是: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坚持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坚持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在人才评优机制改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本科生培养方面: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由4个增长到6个;学科专业结构显著改善,新增俄语、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课程建设全面加强,教考分离逐步实施;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本科教学量化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制度全面实施;教学基层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工程取得可喜成绩,获得国家质量工程项目35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1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 2项;获国家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 20项,其中一等奖5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生招生与选拔机制得到优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所)联合培养模式和双导师制全面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1名博士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考核评价机制初步建立。

      七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体制改革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学校在第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仅仅两个月之后,就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和产学研论坛,出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深化科技评价机制改革,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目标责任制;深化科技组织体系改革,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深化科技投入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动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使学校科技创新迸发出空前的活力,2014年,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7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41项,完成科技进款1亿余元,获科技奖励40项,其中在时隔5年之后再次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标志着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八是积极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出台了《兰州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全员育人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在内的全员育人机制;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建文学院,创办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全校学生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落实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责任;创新学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在西校区建设学生事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学生工作干部每周例会制度、西校区定期坐班制度、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制度;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半小时预警制度”;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探索建立辅导员职级制,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水平。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是不断加强党建思政建设,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 党建思政建设是实现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保证与思想保证。学校党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和十个专项小组,负责落实有关任务,各学院成立以院长和书记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改革重要事项,确保学校改革意见在学院的贯彻落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制度体系,修订和完善了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出台了《兰州理工大学领导干部经常性联系师生的有关规定》;开展干部分类教育培训工作,举办了“中层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学习培训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暑期中层干部培训班、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院(处)长东南大学学习培训班、党务干部赴天津大学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及机关干部、学生工作干部、教学管理干部、科研管理骨干专题培训;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学习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和对改革的意见建议,增进了改革共识,提高了师生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团结和带领师生员工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落实《中共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规定》,创新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方式方法,建立二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情况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定实施了《兰州理工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兰州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思想政治素质。

      除以上九个方面外,学校党委坚持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系统推进的原则,不断深化学校科技产业、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充分释放了学校发展的活力。

2014年是“深改元年”,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不断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正在显现。未来五年,是学校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攻坚阶段,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校将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体制、财务管理体制、资产管理和后勤体制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充分激发学校发展的活力。强化中心地位,创新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引进培养并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水平;加强整体规划,努力彰显特色,不断提升学科水平;推进协同创新,加快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争取支持,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加强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开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建设幸福美好理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