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治污模式在全国具有启示意义

04.07.2016  09:20

    【兰州日报讯】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就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出台专题报告——《消除“心肺之患”的兰州模式——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兰州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治理模式是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报告》称,如今,兰州并未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从零开始”的理念,积极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标准规范体系,使空气质量管理从运动式到常态化转变。

    《报告》用“消除‘心肺之患’的兰州模式”、“摘掉黑帽子亮出新名片”、“目标是蓝天重点在落实”3个部分,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有益经验以及成效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报告》认为,兰州市在找准污染“病根”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治污、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研究制定了“1+5”的治理规划,重点采取了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的综合措施。经过3年多的真抓苦干,兰州的大气治污实现了“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目标。尤其是2013年至今,兰州环境空气质量月度和年度排名均稳定退出全国空气重污染十大城市行列,其中2015年在全国74个城市中排名第52位,突破性地摘掉多年来“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的“黑帽子”,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实现了环境大幅改善、发展明显提速、民心得到凝聚、干部作风转变等多赢局面。

    兰州市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做法是制定“一个”总体规划,明确省市“两级”党委领导,确立“三个”改变(改变大气污染不可治的悲观情绪,改变只有方案没有落实的消极作风,改变只有布置无人问效的工作格局),消除“四个”顾虑(污染难治甚至不可治的顾虑,治理污染影响经济发展的顾虑,大企业难管不好管的顾虑,治理污染可能带来各种短期矛盾和压力的顾虑),落实“五项”措施(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树立“六颗”红心(省委省政府“决心”,市委市政府“恒心”,上级部门的“关心”,干部群众的“同心”,老百姓的“舒心”,新闻媒体的“凝心”)。

    把网格管理从大气污染治理延伸到了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平安兰州建设、城市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领域,逐步实现城市各项管理常态化、信息化、无缝隙、全覆盖,全面创建宜居城市,打造兰州“全新名片”,大大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随着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显现,以及兰州治污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兰州蓝”已成为兰州市的“全新名片”。2015年12月,兰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非低碳试点城市应邀参加巴黎世界气候大会,并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兰州治污是用决心、行动和效果说话,而决心源于民意,行动胜于纲领,力量来自群众。兰州率先实践“五化”管理,推动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战略转型,形成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模式”。

    《报告》最后说,“兰州模式”是兰州3年来探索实践的浓缩与升华,是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具有几点重要启示: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二是转变难治观念,坚定加快改善空气质量的信心;三是实施科学治污,明确污染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四是敢于动真碰硬,确保环境治理责任得到落实;建立标准规范,推进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常态化。

    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任重道远,兰州市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从零开始”的理念,尤其是把标准化的精神、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工作中,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促进工作的标准化,使空气质量管理从运动式到常态化转变。

    与此同时,《中国环境报》就我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和作法,刊发数篇专题评论。评论说,与一些地方相比,兰州治气面临地形气候、生态脆弱、产业和能源结构偏重等更多不利条件,能够取得实效,最大依仗不是其他,正是全市上下坚定的治气决心。

    对于治理大气污染这一复杂系统工程,少了党委政府的统筹、部署、协调、督导,很难取得实效。注重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党政同责,兰州的治气工作才拥有了强劲的动力和全面的保障。

    无论是大气污染、水污染还是其他环境问题,治理能否取得实效,有无决心至关重要。坚定的治气决心,让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而成效的显现,反过来更增强了治气决心。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推动治污工作不断前行。

    评论还说,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治污不仅不会影响地方发展,还会带来接连不断的“惊喜”。这种“惊喜”不仅仅体现在生态环境改善,同时也会辐射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实现“连锁反应”“一石多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