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民居

14.01.2015  12:34

    传统民居不仅是人栖息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的“摇篮”和科学的“智库”,民居房屋一般都是三间房,遵守了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建筑物的木构架各种部件模数的关系和做法源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梁、柱、檩受力明确、脉络清晰,没有可有可无的构件,表现了极强的结构逻辑和技术美学,体现了中国建筑哲理中“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思想,沉淀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所院落内,主房、厢房、厨房、大门等位置都遵循八卦和风水理论。

    房屋的建造也融涵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建房一般要选择良辰吉时破土动工。破土时,一般用犁铧在破土的位置划十子交叉线,意味着破土。上梁立木也要择日选时。上梁之前,用新买的二尺红布包住中梁的正中,呈十字状,在梁正中凿两个小坑称为“左仓”、“右库”。以前,富贵人家常常把金银财宝之类放置于内。一般庄户人家则放粮食。大梁红布上横别一双新红漆筷子,两头约5厘米包入布内,中间袒露。以筷子为正中吊上五色彩条布,代表五方五地。缝一个长约2寸,宽约1寸的布袋,内装大麦、小麦、糜、谷、青稞,称之为五谷粮食,代表农家宝,别在梁上,寓意五谷丰登。上梁之日,贵人在上梁时站在大梁的两旁,站在木架上的人拴绳拉起大梁,大梁缓缓上升,梁上搭着红绸小被面来酬谢木匠。同时,鞭炮鸣响,下面的人在梁下放一堆火,意为火烧财门开。待梁正中放稳,卯榫结合,木匠还要“跑梁”。木匠提起茶壶向上升的大梁浇清水,称之谓浇梁。另一人手托盘子,将里面装着的枣、核桃、花生、小硬币、水果、糖等向上抛去,下面的大人儿童争先恐后的捡拾,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一般,上梁当天就上房泥,因为上房泥工程量较大,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并帮工,主人家做好饭食款待答谢。房屋建好,装修完毕,农家就择日乔迁。乔迁新居一般都要选择良辰吉时,主要是“引水进火”,水和火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之物,意思是引进“水源”,接入“火种”,体现对幸福生活的连续追求。乔迁新居的当天,亲朋好友前来恭喜祝贺,俗称“暖房”,有些亲朋好友也选择在春节时恭贺乔迁之喜,或带礼物,或给喜钱,主家都要盛情款待贺喜者。

    传统民居中,土坯房在兰州经历了较长年代,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解决了温饱的农民陆续开始翻修土坯房,盖起了砖瓦房。村落间,红砖赤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给黄土地增添了新的色彩,构成了一道道厚重坚实的民居风景。随着各类新型建筑材料的广泛生产运用,木材在民居建筑中使用越来越少,钢筋混凝土屋顶代替了木构架,金属铝型材门窗代替了木质门窗,民居建筑逐步从木构架变化为平顶式砖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