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榆中县北山:富民增收产业驶入“快车道”
原标题:富民增收产业驶入“快车道”
记者 侯若志
过去一提起榆中县北山地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干旱、缺水、荒凉、贫困”。如今,北山变成了药草飘香、鸡羊满地、梯田如画的“聚宝盆”。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县21家双联单位、上百名党员干部扎根北山,开始全方位的帮扶行动。根据北山土地资源丰富,阳光充足,适宜中药材种植的特点,帮扶单位和榆中县把发展中药材产业列为重点项目实施,狠抓落实,在项目申报、协调贷款、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方面大力扶持。为了形成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多方筹资5000万元建设中药材贮藏及交易市场,扩建、改建中药材储藏窖11处,使中药材年储藏能力达到1.5万吨。2014年,北山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1万亩,此一项就对北山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近千元。如今,“北山模式”在榆中得以大力推广。目前,全县已成立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38家,2014年全县中药材年产值过亿元。
贫困农民要稳定脱贫致富,贫困地区要可持续发展,关键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双联行动中,兰州市始终坚持产业富民导向,把增强“造血”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培育产业促增收”活动,要求双联单位帮助联系村培育发展一个优势长效主导产业,创建一个标准化、规模化产业示范基地,培养一批会管理、懂经营的致富带头人,协调落实一个可持续、见效快的发展项目。
兰州市各帮扶单位围绕联系村资源禀赋特色,按照村情民意,引导当地集中连片发展适宜种养的特色农业产业,构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培育形成了经济效益较好,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主导产业。2014年,全市蔬菜面积9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6.7万亩、玫瑰种植面积11.5万亩、设施农业16.2万亩,养羊场达733个、肉羊存栏142万只,畜禽养殖量达932万头(只)。兰州市农民收入水平连续3年实现“三连跳”: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8067元,突破8000元大关。
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宗诚介绍,通过帮扶,目前,兰州市300个贫困村都不同程度、因地制宜发展了自己的支柱致富产业。榆中北山中药材、南山冷凉型蔬菜,永登西北片特色养殖等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围绕特色农产品,一批深加工企业正在落地,贫困山区出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势头,农民通过就地打工,收入大幅增加,观念也在日益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