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梅花门

02.02.2015  14:54

    兰州有个梅花门,简称“梅门”,披沥了数百年风雷雨雪,多少个春夏秋冬均让人们有进有出徜徉不尽于绿树红花水榭假山之间。梅门高3.7米,原宽3.5米,厚0.45米,形体庞大,线条粗犷,构思奇拙,将梅枝的苍劲和梅花的高洁,刻画的活灵活现气韵浩然,而且形成“”状,青灰一色,高低交错,立体感极强,枝桠与主身巧趣搭配,花朵与梅树相映成辉,其意境非常深远。

    兰州这个“梅门”,从历史的景深中傲然挺立到今天,从未中断把梅花的暗香与韵致流泻到这个沧海桑田的大千世界。然而,这个门今天只是兰州五泉山公园“西龙口”风景中的一个局部细节,往往被不知晓底细的游人所忽略,一度也曾听任让铁丝困梆其上的广告牌所掩遮。而在兰州这个AAAA国家级公园再度修葺的今日更加显现出梅花门厚重的文脉大气与奇拙的艺术芳菲。

    梅门至今犹存,叹为观之,实乃全国罕有。其实,这是一座以梅花为表现主题的古典石雕艺术作品。据载,此梅花门原是明代肃王府的一件饰物。当年因朱元璋定下“封建诸王之制”,其中第十四子朱木英被封为肃王,享有“下天子一等”的优厚待遇。朱木英善骑射、好诗文、谋勇兼资,肃王府址确定在兰州,故而挥金如土大兴土木。公元1399年,在兰州古城中心地带亦即今天的“中央广场”大片地段,建造成豪华的官府与宅苑融为一体的肃王府,成为兰州城象征权威的一大景观,其王府建造规模亦为西北之最。今天还能见到原王府的建筑物、装饰物就是宽敞壮丽的省政府大门及五泉山山门前一对高大的石狮子。

    而梅花门只是肃王府的一个小小细节而已。但仅此一个石门,就见王府的万千气象,当然也体现出雕造这座石门的工艺手匠是何等的卓越。有人估计,此梅花门石雕是由远山巨石雕凿而成,其原材石料重量不下八九吨之多。而当时工匠的构思与手艺真是巧夺天工点石成梅,且颇具艺术夸张魅力:显露沟纹、榴结的粗壮树身与朵朵干枝梅花形成古拙而天趣的对照,既不失作“”实际用场的稳当之感,又得大自然红梅香映诗韵之美。如是一年四季周而往返代代流芳,寂静然寓有永恒的文化底蕴。看来只有朱木英王府之地才能有此饰物。

    但是今人尚不清楚此梅门究竟具体是什么年月建置于肃王府的,也不太清楚是安置在王府的哪个地方,但人们揣测或立于室外甬道,或置于花苑成景,就此成为肃王府内一个富有意趣生命力的爱物。当明代大举兴建为西北胜景的肃王府最终破败之后,这梅花门披沥数百年历史尘埃几近毁损,却又被有着长远文化目光与审美特质的兰州人移植在五泉山得其所在而成为其最终的归宿。有说是刘尔炘上世纪20年代重修山景时搬到五泉的,有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修建五泉山公园时由“辕门”东山字石花园搬迁而来的,但不论何时从“王府”旧址搬运至“西龙口”此地,都是一种善举,一种守护,一种古典美的石性传奇,一种兰州百姓对“梅花品格”与石雕艺术品诗意表达的深情呼唤。

    梅门搬迁至五泉山,则与“西龙口”的沉碧水榭、荷花映月池以至漪澜亭等建筑物浑然构成一方景区,唤名曰“翠幽新圃”,成为五泉山公园之“园中园”。梅门便成为翠幽新圃的东门,从而又体现其崭新的实际用处与价值来。2012年,政府又重启修葺五泉山公园的最新规划,拆除了翠幽新圃砖砌的旧花墙,让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不再有所遮挡。这样一来,没了墙隔壁遮,梅花门便显得孤独而缺失依衬。梅门又怎么称其为“”呢?解决这个问题,公园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沿原花墙地基隆建而成高低错落的石地梗,既不遮拦视野又引导游人沿石子路前行进出梅门;二是将梅门两翼略加以新造的梅树老根的陪衬,既要扶助梅门原地伫立稳当又不得喧宾夺主甚或“画蛇添足”,这就要求设计者卓越的再度创作才能而不显露今人“仿原生态”的现代技术,否则会使原有的梅花门损失古典石雕艺术特有的魅力。

    施工后的梅花门按地势走向将原3.5米的树门宽度延伸到7米余。即梅门南北两侧续接新的梅树花朵及根枝,或多或少,交织一起,且从石“”之中高至下落渐次自然伸入地面,这样以梅树新桠与梅门主身融为一体,凸现原门的古朴壮美,恰到好处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游人往往在门前驻足观赏,体味古今融合的创造力。梅门衍续的再创作体现了兰州人在有限空间里严谨承继传统又勇毅出新的活态理念,是公园以“”建园的生动体现。概览之,梅花门确是兰州的一件宝贵的文物,它留住了兰州历史的根脉,也守住了兰州石雕艺术的文脉,成为兰州五泉山公园国家级古建筑群中的一件美好而不朽的标示艺术品。这虽然是个细节,但体现出宏观,自然对今天整个五泉山公园全方位的修葺带来新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