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旅游淡季里的“旅游村”

30.11.2015  17:00

  初冬时节,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说,正是农闲休息的好时间,可位于兰州兰山景区附近的乡村旅游村——兰州市伏龙坪街道头营村里,却是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原来,经过了半年多的旅游旺季,村民们都趁着旅游淡季,重新整修自家的农家乐,为来年春天开门迎客做准备。

  11月19日,记者来到头营村,整个村庄干净整洁。3号院、45号院、110号院……大大小小的农家乐鳞次栉比。记者发现,虽没有了夏日里游客爆满的火爆场面,却另有一番热闹:有的正在对后厨进行“升级改造”,有的正在为农家院重新铺设地砖,有的正在抓紧加盖房屋……

  “现在城里人来村里休闲旅游,越来越重视环境设施了,所以大家都在翻修盖房哩。”村民李厚清一边对记者说,一边向工人叮嘱卫生厕所的修建细节。李厚清是头营村最早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如今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去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李厚清一家从兰山三台阁附近搬迁下来,花了近百万元盖起了洋气的三层楼,农家乐接待条件大幅提升。“今年我们再把卫生厕所盖起来,条件就更好了。”李厚清高兴地说。

  头营村村委会副主任、兰山农家乐协会会长李厚福向记者介绍,依托比邻兰山公园的地理优势,2006年村里成立了农家乐协会,逐渐发展起了规模化农家乐,搞起了乡村旅游。目前全村141户人家中,开办农家乐的就有116户。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近12000元,平均每户拥有两辆小型客运车,有些经营好的农家乐年收入甚至超过30万元。而在20多年前,头营村人还只是靠种地为生,2002年全村退耕还林,到2010年人均年收入也不过3000元。

  “这些年依靠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断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扩大农家乐规模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自觉。”李厚福说。

  头营村人在旅游项目上秉持着一贯的“土”。“住小别墅,吃柴火鸡,摘新鲜果……我们这儿可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村民聂荣福介绍起自家的特色来头头是道,虽然今年只有24岁,可他接管家中的农家乐已经有好几年了。聂荣福家的老宅子里有40多颗果树,夏天游客在树下乘凉,绿色的果子、蔬菜可以随便采摘,溜达鸡可以放心吃。这些年,靠着原汁原味的农家饭和舒适休闲的环境,他家的农家乐攒下了好口碑。即便到了淡季,隔三岔五地仍有熟客打电话定位,点名吃柴火鸡。用聂荣福的话说:城里人来农村就是好这口。

  多年来的经营,让头营村人意识到,乡村旅游要想搞上去,服务设施、服务质量都得跟上去。几年前,在区旅游局的组织下,全村20多名农家乐经营户去陕西袁家村等地参观学习,到现在,村里还在定期举办旅游服务培训。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在旅游营销上动起了脑筋。为了扩大宣传,吸引游客,村民们一合计,联手推出了“乡村一日游套餐”,即每人50元便可享受“车接车送+茶碗+8菜1汤午餐”的服务。套餐推出后,吸引了大批没有私家车的游客进村休闲,带动全村旅游增长效果明显。

  “今年夏天兰州最热的那十来天,村里农家乐家家爆满,停车场、农户院子、街道上停满了私家车。”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头营村旅游的火爆场景出乎了李厚福的意料,也让他看到了全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李厚福手头有一本头营村农家乐登记册,在这本册子上,村里农家乐编号已经排到了123号。他向记者介绍,这几家已经提交了申请,现在正在办理各种手续,明年旺季之前就能营业。

  “现在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国家也在积极倡导,我们村也规划着整村推进,目标就是实现全村100%农家乐。”李厚福说。(记者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