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打造发展新引擎

20.03.2016  11:00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不经意间,些许树木已萌芽待放。前几日全国两会召开,更让这座古城透发出勃勃生机。

  议发展、促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在讨论中,不少代表提及2012年跻身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发展。

  “兰州新区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建设,近几年,克服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困难,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拓荒者的信心和勇气,扎实工作、艰苦创业,推动新区发展再跃新台阶。未来五年,兰州新区将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兰州新区党工委第一书记虞海燕说。

  的确,开发建设以来,兰州新区谱写了一曲高亢的开拓者之歌。

  “此地原来是荒滩,祖先明末才种田”,这句传唱已久的歌谣,透露出的是人们对兰州新区所在地——秦王川干旱而贫瘠自然环境的无奈。

  但通过5年的发展,兰州新区宛如一片饱满的绿叶,轮廓日渐清晰:城市依山傍水,工业园区林荫簇拥,置身秦王川里,“产业与生态亲如一家,人与自然合若一体”的“绿色新区”理念在这里被生动诠释。

  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一组经济数据——

  2015年,兰州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5亿元,年均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3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3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18亿元,4年间增长了6.75倍,年均增速达到89.5%。

  城市建设高起点设计:新城谋划一方面要聚“物”,另一方面还要聚“人”

  许多开发区在初创阶段,都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上遇到过“两难境地”。一般而言,开发区必须尽快上最直接、最有效的项目,但往往忽视城市规划与建设。

  “兰州新区建新城,不唱空城计!”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集“物”,还要聚集“人”。

  从一开始,兰州新区就明确“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发展思路,其内涵本质是要探索创新一种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子。

  兰州新区秉承这一思路,以基础服务设施为先导,产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效果凸显。

  兰州市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介绍,近几年,兰州新区加快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工建设道路450公里,建成通车总里程338公里,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引进建设兰州实验幼儿园、兰州一中绿地实验学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省体育馆、长城影视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项目,初步形成了彩虹城、兰石等5大商圈,生活性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有力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以南北山生态屏障建设和城市绿化为核心,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8.5亩,完成城市绿化1.8万亩,2号生态湖、百花公园和迎宾公园已建成使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力争通过努力,让新区的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一座现代化城市雏形初现。”指着远处竣工入住的兰州新区保障房项目“彩虹城”,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睿说。

  产业发展高标准布局:不仅要打造大块头产业集群,还要走低碳经济之路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

  “新区要有新区的品位。”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兰州新区的产业布局坚定地选择了高标准。

  以大项目、好项目为载体,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兰州新区产业聚集态势加快形成。

  按照“引新、引高、引强”的要求,兰州新区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水性材料、光电制造和生物医药六大产业,着力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加速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3883亿元,特别是中国移动、绿地集团、正威集团、吉利汽车、青岛啤酒等38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落户新区。兰石集团、科天化工、四联光电、亚太伊士顿电梯、陇星热能等4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绿地智慧金融城、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长城博览园等164个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累计实施“出城入园”项目51个,总投资44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11亿元,青岛啤酒、榕通管业等1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际华3512、兰州电机厂等18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强调“快”,并不是片面追求总量,“快”必须立足于“好”,是在效益好、可持续的前提下“能快则快”。

  “兰州新区对发展速度是有渴求的,但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速度。”兰州市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第一主任袁占亭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在兰州新区已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兰州新区设定工业集中度、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度、节能降耗等考核指标体系,严把环境准入门槛,严禁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转入。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爱胜透露,已有好几个投资总额大,经济效益看好的项目,因产业发展方向不符新区规划或环评不达标等原因,被亮了“红灯”。

  开放创新双驱动提速:既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又通过创新增强内生动力

  走进兰州新区,几乎每天都有新项目、新建筑开工、竣工,但要问哪栋建筑最壮观,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指向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

  从破土到建成,这个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的建筑群以及整个保税区,仅仅用时一年就实现运营。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兰州新区对加快开放的殷殷期盼。

  作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综保区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兰州新区综保区的封关运营,为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必将提速打造兰州新区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的历史进程。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综保区已累计引进项目40个,计划投资43.3亿元,涉及出口加工物流展销、贸易服务等多个领域。”兰州新区综保区负责人说。

  扩大开放的路上,兰州新区步伐还在加快——

  以综合保税区为支撑,兰州新区正在争取设立兰州自由贸易区。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兰州新区与韩国签署多个合作协议,加快与哈萨克斯坦建设“中哈化工园”。

  以奥特莱斯项目、马来西亚速泊玛有限公司跨境电商及时尚生活展示中心项目等项目为龙头,加速国际合作项目在兰州新区聚集。

  ……

  加速开放的同时,兰州新区还向以创新驱动要动力。

  走进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这栋曾是管委会办公大楼的建筑如今已成为兰州新区推进创新的前沿阵地。

  “已经有13家入孵企业和11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大厦,最终,这里将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孵化链条。”兰州新区负责人说,为集聚科技资源,打造创新高地,兰州新区在新区核心区由东向西依次布局了包括产业孵化大厦在内的七大“孵化器”,初步形成了兰州新区“创新一条街”,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有100余家科技企业正在入驻。

  结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兰州新区还编制完成了指导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通过软硬件环境建设,兰州新区希望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记者侯若志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