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故事:陇上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图)

12.12.2015  12:19

  讲述人:陈尚敏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张澍发现西夏碑

  张澍画像

  牛树梅画像

  究竟该怎样读书?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观点甚嚣尘上。有人说,要快乐学习,建议不给孩子压力;有人说,学习是件辛苦事,怕吃苦,就别学习;还有人说,要教育孩子,家长就得先修炼自己。

  读书是学习的主要手段,有了知识,就可以改变命运,从心理上获得天然优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麻鞋朝天子,衣袖露两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知识,永远是改变命运的途径。读书或许会使命运更糟,但不读书,永远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究竟该怎样读书呢?看看前人是怎样读书的。清代,甘肃(包括甘宁青)共考中进士343人,这个数量远远不能同南方其他省份相比,甚至无法同江浙的一个县相比,且所占进士的数量只有清代进士总数的八十分之一,位列全国各行省总数最末。这其中,有甘肃面积广大,参加乡试不易的原因,也有经济困难,赴京赶考艰难的缘故,自然也有地方教育落后、人口基数小的因素。

  即便如此,甘肃还是出了一大批人才,既有临洮张晋,也有武威张澍,阶州邢澍,还有吴可读、安维峻。此外,谭嗣同在陇上待过6年,清末民国的国学大师汤用彤是从陇上走出去的。在陇上的清代学者中,武威张澍、阶州邢澍并称为陇上二澍。他们的成功之路会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陈尚敏讲述的陇上大师们的读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