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拉面——前世、今生、未来 传承、创新、融合

19.08.2014  03:14

    如果说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那么在每个兰州人,甚至包括很多外地人心中还有一条集合着兰州风土人情、地域特性,用黄河水滋养,超越了地理概念的大河,那就是由兰州拉面汇起的乡音乡情乡愁河。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总是难忘那一刻味道永恒。这条河激情四溢,浪花飞旋——大宽、毛细、韭叶10余个富于地域特色的名字,好似兰州的地理标签。拉面师巧手如花,一瞬间,便满足了不同舌尖对弹跳的要求。那些或薄或厚的牛肉,经过高汤、红油、香醋的沁润、再佐以萝卜、蒜苗、香菜的柔和,随着劲道长面一个优美的翻转,已然而成咀嚼中的留香。满足男女老幼食欲的同时,还是个享受热闹劲精神快餐的过程,不相识的人们以眼神、醋壶、座位的流转,让这个城市生发出像碗中面一般的舒畅。

    面中龙凤瞰神州、天下谁人不识君。兰州拉面若能申遗,将使兰州站在历史、地理和现实高度,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抓住兰州非物质文化的牛鼻子,是一场追溯历史,演绎现实,展望未来的链接。一部兰州拉面的历史,就是西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相互走近、走进的历史。研究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对北方地理特征的适应、民族迁徙、气候变化和南北民风的映照,意义极其重要。兰州拉面产生并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不是心血来潮的偶然,而是长期积淀的必然。一碗看似平常的牛肉面保留了多少遗传密码?透过兰州拉面,拂去历史的尘埃,你会惊异地看到它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传统农耕文明最好融合的结晶。兰州地域特性决定了南北大交融成为可能,这里成了最好、最广阔,也是最初、最前沿的舞台,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催生了多种交融方式。游牧民族丰富的牛羊肉、西域的调料与农耕民族的农作物在黄河水灵动欢快激荡中,兰州拉面应运而生。

    沿着兰州拉面这条河畔前行,我们会看到其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创新步伐。尤其是近十五载,几乎颠覆了传统形象。由独家小店而向集团化、连锁化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复合套餐转变;由品尝物质的美食向艺术表演的精神转变;由随意向郑重转变。外地来人,必然会带到有一定规模的餐厅,以套餐、以观看、以解说的形式,向客人介绍拉面的过往与当下,以集体意识和物质创造的觉醒,把从业者的责任担当以及战略眼光充分体现出来,这种现象在发达地区也属罕见。

    在千古丝路交流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兰州拉面,是凝结着兰州历史文化、地域风情的活化石,是凝聚着兰州人情感、乡情的纽带,从精神到物质都把西部这片热土的个性,这里人民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它当是富有生命力的非物质遗产,它所代表的物质文化符号,赋予了这碗面优良的基因,理当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