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新兰州”引发网友高度关注 渴望发掘更多的“兰州惊喜”

21.07.2014  11:33

   “我是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想问一下,‘微记录新兰州’纪录片里的那个和尚头面庄在哪儿啊?正宗吗?”7月18日,兰州首部城市微纪录片第一集《留在自然的双手》在微纪录新兰州项目官网、优酷官网主页、乐视官网主页同步上线后的第三天,一位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该片首集以“自然”为主题,讲述了传播者、发现者、传承者与影响者四类人物,时长不超过半个小时,却引起更多的兰州人和热爱或渴望了解兰州的客人们对兰州的特色及美食的关注。

    正如制片方所言,“他们(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辈子用双手与田园庄稼打交道的农村人,却以最原始的状态讲着生活,给城里人说着有道理有奔头的生活”。因此,很多网友的留言和读者对《留在自然的双手》的评价,先是沉浸在“舌尖体”的熟悉中,而后则更多地感受到了兰州的底蕴。网友“兰山流云”说:“这部片子刚看到5分钟左右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跟《舌尖上的中国》风格实在很相似。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它的特别,尤其是在讲述苦水玫瑰那一段故事时,我看到画面有点震撼。在西北这个干旱缺水的地方,那么一大片花田里玫瑰低垂着头,出产着中国近一半的玫瑰,我真的为我的家乡兰州感到自豪。

    更多的网友则对“和尚头小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片中骡子耕地的镜头,让他们生出了“捉错”的兴趣。“一般不是牛犁地么?骡子犁地很少见呢,是不是摆拍的?”网友“小气象”质疑道。其实,骡子犁地是秦王川的特色,这也正是和尚头小麦之所以珍贵的重要原因。“和尚头小麦生长的土地要求土层比较坚硬,甚至要有砂石层,机械化耕作存在一定困难。骡子力气大,所以犁地比较方便。再加上和尚头小麦要求生长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中,所以产量少,但耗费的人工比较多。”兰州民俗专家解释道。

    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了解到,继第一集《留在自然的双手》后,“微纪录新兰州”城市微纪录片第二集将在8月15日隆重推出,相信将会为我们奉献更多的精彩。(记者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