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应积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15.05.2015  09:21

  原标题:兰州应积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市民有好主意好建议,本报热线96555期待您的高见

  “海绵城市”概念图

  西客站配套工程北广场首块底板砼浇筑。通讯员 严玉芳 首席记者 裴强摄

   中国甘肃网5月15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师向东)   5月11日,兰州市启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兰州市副市长严志坚提出,兰州市将大力建设“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5月12日,本报A02版《兰州将建“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一文刊发后,“海绵城市”建设的话题引起各方热议。

  “ 海绵城市”就是恢复水的自然循环

  “建设‘海绵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兰州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合理建设一些公园、草坪和人工蓄水池等设施,在城市地面硬化中采用一些透水铺装材料,并增加绿地、人工湿地等可透水地面,就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表现。比如,城市绿化中,如果每棵树的树坑低于路面30厘米,那么在下雨时,每个树坑就能蓄水0.432立方米。除了存蓄雨水,树木还可以迟滞雨水的快速流动,而树根的吸水性能,还能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从而避免地面沉降。

   兰州建“海绵城市”雏形随处可见

  据其介绍,在兰州市,“海绵城市”的雏形其实随处可见,如新建的人工湿地、水塘、人工湖、下凹式绿地的种植、地面停车场铺设的多孔砖、人行道上的透水铺装等,这些设施在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使用功能的同时,都具备“海绵”的功能。

  今后兰州市在城市建设中,应结合地域特点,积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如小区改造、绿地改造等。除了政府推动之外,公众参与的部分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如果每个单位、每个小区、每家每户都在收集雨水,用来灌溉绿地、浇花、冲洗,那么节水的数量将超乎想象。”

  市民建议

   行道树应设置下沉式树坑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话题,市民王先生通过本报热线96555提出建议。王先生说,嘉峪关城市道路两侧行道树的树坑均下挖了约半米深,做成了下沉式树坑,这样在下雨天,雨水就会集中流入树坑,既解决了行道树的灌溉问题,马路上的积水也有了去处。

  而读者@抹抹子则认为,兰州市排水系统存在许多问题,部分路边的排水井或是油污遍布、或是被泥土堵塞,部分排水井高出路面,导致排水不畅。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应先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大力整治。

   邀您互动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平时干旱、降雨即涝的弊病。兰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广大读者对此又有何高见?同时,您对节约用水有何高见、有何高招?请您继续通过本报96555新闻热线或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让兰州的城市建设真正体现广大市民的意愿。

  新兰州·路桥建设新进展

   盾构需下穿两立交桥桥梁专家进行工程评估

  5月12日,记者从兰州市轨道公司了解到,为确保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下穿小西湖立交桥、解放门立交桥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桥梁桩基结构影响,近日该公司组织省内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建筑方面的5位专家,对小西湖立交桥、解放门立交桥桥梁检测及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市政大坡跨铁路桥设置红绿灯后将通车

  5月14日,记者走访市政大坡跨铁路桥施工现场了解到,该桥两侧桥头的伸缩缝已安装到位并完成养护,剩余的护栏防护网安装等后续工作正在进行,桥梁整体已具备通车条件,待交警部门在桥南安装交通信号灯后,即可开放通行。

   BRT专用道破损路面完成维修

  兰州BRT开通运营两年多来,公交车专用道、护栏伤痕累累。5月14日,记者从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办公室了解到,今年4月底,亚行办开始对BRT沿线的破损路面进行维修,目前敦煌路等路段的维修已经完成。

   西津西路下立交工程西客站北广场西区开始底板浇筑

  5月13日,记者走访西客站城市配套工程西津西路下立交建设现场了解到,在前期围护桩、基坑土方开挖基本完成后,该项目于5月12日晚开始主体结构首块底板的混凝土浇筑。

  13日,记者走访西客站北广场建设现场了解到,经过连续的昼夜奋战,北广场西区已累计完成土方开挖29万方,桩基710根,混凝土垫层11370平方米。目前,西区已进入主体结构底板浇筑阶段,其中首块4000平方米的底板也开始混凝土浇筑。

  记者 师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