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机动车总量已达65万辆 市民专家建言破解道路拥堵

13.08.2014  11:12

    目前,兰州市机动车总量日益增加,再加上主城区有几项重点工程施工,单双号限行解禁后,兰州市民再次感受到交通拥堵带来的不便和烦恼,主城区交通也再度经历着一场严峻考验,如何破解兰州市城区交通难题,成为各部门、专家以及市民最为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组织者、参与者的素质,合理规划、合理用警、合理管理车辆和市民文明出行成为破解交通拥堵的最重要因素。

    缓解城区压力专家建言完善公共交通

    采访中,一些专家认为,缓堵的关键是改善出行结构,国外成功经验已多次证明,完善的公共交通是治堵政策的有力支点,发展公共交通是限购的前提。但在兰州,公共交通还处于起步完善阶段,轨道交通正在建设当中,公交车、水上交通、公共自行车、BRT快速公交等,兰州市正用各种方法延缓交通拥堵恶化趋势,为公共交通发展赢得时间。有专家认为,目前兰州市的公共交通距离方便、快捷、舒适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很难让私家车主选择公共交通。有关部门首先对城市道路的常见堵点进行认真调研,并出实招对其进行改造、疏通,如修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人行设施、拓宽道路等;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还可对私家车辆实行分时段限行,同时要兴建大型换乘点。此外,兰州市还应大力打造便捷畅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汽车保有量政策的平稳出台和实施。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宋刚提出,在地铁一号线建设的特殊时期,兰州市可以考虑实行单双号限行,比如先试行1到2年,待地铁竣工后再对交通限行措施作出调整。“限行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照顾更多车主的感受,政府部门还应做足配套服务工作,比如通过增加公交线路、降低公交费用或延长公交运营,以此来提高公共交通运营保障能力,用票价、服务等吸引市民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机动车迅猛增加65万辆“大限”提前来到

    从今年元月份开始,兰州市迎来了车辆登记的高峰。记者从兰州市车辆管理所了解到,元月份新车注册登记业务从日均300辆陡增到1000辆左右。兰州市交警支队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兰州市车管部门上牌的新车,已经连续7个月日均达到437辆。截至今年7月17日,全市在册机动车650894辆,与2003年底的151929辆相比,10年时间增长了4.28倍;仅今年前7个月就新增机动车59903辆,是去年同期日均入户的1.3倍。机动车辆迅猛增长,导致交通流量过于饱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据测算,目前兰州市道路交通密度(机动车总量/道路总长)高达706辆/公里。

    根据2013年公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兰州市将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制定并落实机动车保有量(重点是出行量)调控政策,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5万辆。然而根据兰州市交警支队提供的数字,截至今年7月中旬,兰州市在册机动车已经达到650894辆,65万辆“大限”提前来到。

    重点道路密集施工城区交通遭遇“阵痛期

    城市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个窗口和流动风景线,但随着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与城市空间布局、路网规划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道路拥堵、出行难似乎成了城市通病。在狭长河谷地带求发展的兰州,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兰州的城市交通在多年前就制定了打造一个集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地铁“五位一体”的立体大交通体系,从地下到地上,从水上到陆上,从慢交通到快交通,希望集中各种现代化交通组织方式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

    今年3月兰州地铁动工建设,6月兰州水上公共巴士、兰州公共自行车相继投入使用,而兰州的快速公交已经启用一年多时间,这一切似乎意味着兰州人距离“五位一体”的大交通体系已经不远。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由于部分道路受施工的影响,一些路段拥堵严重。自从天水路封闭施工禁止大客、货车通行,这些车辆绕行后,邻近的平凉路、南河路、读者大道、南滨河路车流量加剧。同样,西津东路、临夏路、白银路、东岗东路、火车站东路等多个路段在早中晚高峰时段,也是堵车严重,尤其在西津路、火车站东路等路段,人、车抢道的情况十分严重。随着兰州市重点道路工程的密集施工,兰州城区交通将不可避免地遭遇交通“阵痛期”。

    市民纷纷建议献策破解城区交通难题

    如何破解兰州市城区交通难题,成为各部门、专家以及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交通部门、相关专家和热心市民。许多市民认为“提高主城区停车费”“车流量较大道路改为可变车道”“地铁建设期间长期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等建议可有效提高兰州市交通通行能力,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市民陕先生认为,目前兰州市道路上机动车越来越多,导致道路拥堵,因此治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尽量控制车辆上路。还可以通过提高城区停车费来限制汽车使用,提倡公交、步行等交通方式。另外,很多人乱停乱放,挤占了道路资源,让原本拥堵的道路更加拥堵,对这种行为也应该严厉打击。许多市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价格杠杆限制车辆使用,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主城区的停车费,限制私家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数量。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管理,加大对胡乱停车现象的处罚力度。

    今年6月,兰州交警部门在26条道路推行微循环,麦积山路、甘南路等中心城区路段都变成了单行道。实行单向通行后对区域内交通状况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为此有市民建议,单向交通是最有效、低成本的交通改善措施,以减少交通冲突,进一步提高主次干道、支路的利用率,同时为双向通行的路段提供快捷的分流通道。有市民建议,一些道路较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段都比较适宜单行条件,组织单向交通可减少交叉口处冲突点。市民王先生认为,目前兰州市只有南滨河路一条可变车道,中间1条车道可根据早晚车流量大小进行转换,通过信号灯来调节交通流量,未来兰州市可以将更多的路段改为可变车道。例如中山桥由西向东方向堵车严重,就可以推行潮汐车道。

    眼下兰州市正在实行车辆按尾号限行的措施,如遇到重大节会或污染天气,政府部门会适时启动单双号限行措施。近两年的几次单双号限行,确实起到了减缓交通压力的作用。市民曲女士讲述了对单双号限行的看法。她说,起初觉得不太适应,但路上车辆确实少了,不管开车还是坐公交,都没那么堵了。因此她认为,兰州地铁建设工期为3年,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在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长期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减少路面车辆。许多市民认为,兰州重点工程的开建将逐步深入,只能通过限行来提高通行能力。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指挥调度机制

    面对城区机动车流量大幅猛增,出现交通拥堵的问题,兰州市交警支队已出台十二条措施应对兰州市拥堵现状。同时为了全面加强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交警部门要求充分发挥支队为城区各交警大队配备的摩托车、折叠自行车的作用,针对恶劣天气、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等各类异常情况建立完善的指挥调度机制。此外,兰州市交警支队还将全面落实单纯财产损失类交通事故的快处快赔工作,提高一线执勤民警对单纯财产损失类交通事故现场的勘察、取证、调解的能力,全面推行30万元以下单纯财产损失类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交通事故现场未及时撤除而造成的交通拥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兰州市驾车中加塞乱插队、不按道行驶、变更车道不打转弯灯成为三大不文明行为,而这三类行为也极易发生车祸。为此交警部门认为,缓解交通拥堵,一方面有赖于交通管理部门加强组织疏导,提高现有道路通行效率,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出行者文明出行、有序出行。为此交警部门呼吁所有交通参与者遵章行驶,各行其道,互相礼让,约束个人行为,确保高效有序行进。(记者 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