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防范”高压治违 兰州市安全生产四指标连续5个月整体下降

24.09.2014  11:36

    “九多两弱两突出”——

    “兰州市的安全形势呈现‘九多两弱两突出’特点,丝毫不能松懈。”采访时,市安监局负责人这样说。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日益凸显,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九多两弱两突出”是指企业数量多、高危行业多、油气长输管道多、城镇燃气管网多、从业人员多、特种设备多、在建工地多、机动车辆多、消防重点单位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应急救援处置能力薄弱,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与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不适应的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压力与保障安全生产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总量依然偏大,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起数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中仍然偏高,1至8月份,分别占全市事故起数的67.08%、30.47%。

    ●在轨道交通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安全生产依旧面临很大挑战。其中,兰州市在年初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项目存在施工范围广、时间长、危险性大的客观因素,加之兰州市地质结构复杂,地下管网密布,预防坍塌、沉降、泄漏、火灾、水患、气体中毒、机械伤害等事故使得安全生产监管面临严峻考验。

    ●个别县区在安全生产监管中还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效果不显著。

    ●基层应急队伍存在着力量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物资储备缺乏,企业对应急工作不重视,应急预案修订、备案不及时等问题。

    “基坑这么深,为什么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配电箱为什么不上锁?电线上怎么能挂衣服……”今年,市安监局随机抽调专家通过暗访、现场拍照取证的方式,使施工单位或企业猝不及防,许多安全隐患暴露无遗。今年,兰州市面对安全生产严峻形势,通过专家暗访,监管关口前移,专项行动打击等措施,使兰州市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实现安全生产四项指标连续5个月全面下降的良好局面。

    关口前移“事后查处”到“事前防范

    为了破解全市安全生产难题,兰州市安监部门把“红线”意识培植于基层和生产一线,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使安全隐患发现的早、控制的住、治理的好,逐步实现从控制事故到控制风险、“事后查处”到“事前防范”、“救火队”到“预防队”的转变。一是运用专题安委会的形式,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二是专家明察暗访查隐患已成常态。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安全专家这个外力提升专业水平,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检查、隐患排查中的技术优势,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将查出的问题以专函的形式转相关责任部门由其督促整改,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截至目前,市安监局共委派安全生产专家289人次,对147家企业(工地)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对象包括上跨下穿、地铁、危化、建材、交通在内的施工单位和企业,查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787条,有316条转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处理。

    特别是今年,兰州市严肃查处了多起安全生产事故,对相关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认定,共对9个事故责任单位实施经济处罚,对33名事故责任人行政处分,27人实施经济处罚,对1个相关部门提请其上级主管部门问责,1人移交司法机关、6人给予行政拘留。这些事故虽因处置及时,未造成次生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多发生在高敏感、高风险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行业领域内,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大。通过对这些事故的严肃查处,有力地震慑和控制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的自觉性。

    创新举措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今年以来,市安办、市安监局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加强安全生产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一线督查抓落实,通过建立市安委会办公室会同市监察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约谈机制,对个别责任感不强、工作不力的县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县区和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工作任务。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考核问责体系“五大体系”为龙头,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严格考核抓奖惩,制定《兰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市安委会牵头,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安委会办公室参与的联合督查考核机制,对各县区、“三区”、各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三项行动”、基层基础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重点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突破年度总体控制指标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发生一般以上事故隐瞒不报、组织救援不力,致使损失扩大或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以最严格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严查违规获得阶段性成果

    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市安委会组织、动员各县区、各部门、各企业形成合力,先后组织开展消防方面的“清火患、整违建”专项行动、春运方面的“情满旅途·平安回家路”专项行动、烟花爆竹方面的“洁净蓝天、安全燃放”专项行动、建设工程领域的“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危险化学品领域的“整危化、除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道路交通领域“降事故、畅交通”专项行动等8项“安全兰州-2014”系列活动,解决了一批影响安全生产大局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整治各类隐患10819条,停产整顿企业44户,关闭取缔113户。查没烟花爆竹非法违法产品11945件,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经营网点131户;排查各类占压长输油气管线安全隐患134处,集中清理了122处,排查城市燃气管网安全隐患151处,已整改79项;排查建设工程领域各类问题及隐患299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321个,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63个,对47处工地责令停工和局部停工,并限期进行复查验收。

    对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使兰州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连续5个月“全面下降”。据悉,1至8月,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连续5个月全面下降,累计发生各类事故653起,同比减少121起,下降15.63%;死亡人数132人,同比减少37人,下降21.89%;致伤人数479人,同比减少61人,下降11.30%;直接经济损失1142.6万元,同比减少1535.02万元,下降57.33%,安全生产整体形势稳定向好。

    “六打六治”“回头看

    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市安监局负责人对记者说,9月上旬,兰州市按照国家、省市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六打六治”的要求,将25家隐患问题突出经多次督办未达到整改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列为典型非法违法对象,予以严厉打击。这次专项行动现场查封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5家,停业整顿5家,关闭取缔8家,拆除非法建筑1处,督促自行拆除非法建筑1处,列入“黑名单”1家,降低企业资质1家,现场炸毁非法采金矿洞1处,限期整改3家,经济处罚162.5万元,采取停止供电、供气措施11家。通过严查处、重实效的专项行动,有力震慑和规范了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此外,市政府、市安委会还将集中开展“回头看”活动,防止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死灰复燃”,保持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高压态势。市政府、安委会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和完善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结合“安全兰州”建设,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类似活动,继续突出“三重两薄弱”,分行业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兰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按照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与本级行政主要负责人同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靠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确保投入必需的资金,认真开展培训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这位负责人最后说,国庆长假和第四季度即将到来,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即将进入“收关”阶段,市政府、市安委会将采取倒逼机制,时时刻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扎实开展节前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六打六治”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公众聚集场所、道路交通等区域、领域的安全检查,依法严肃打击查处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加大隐患的整改力度,全力以赴做好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记者吕晟君 见习记者何怡璇 实习生胡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