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起实施

07.08.2016  01:03

8月4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兰州市今年开始实施《兰州市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据悉,从今年开始每年提升50所左右发展较弱学校,到2018年,城区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好老师分布于所有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整体得到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每年提升50所左右“弱校

计划》明确,综合考虑不同地域教育发展情况各异、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不均衡问题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谋划:一是强弱联合,资源共享。采取“联校办学、联片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多种模式,重新优化组合,组建一批联合体,探索跨区域联合办学,实行师资互派、统一教研、捆绑考核,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二是师资流动,提升软件。通过保障性住房安置等政策,选调引进一批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和免费师范生。同时,采取师资流动、职称倾斜、特设岗位、专项培训等有力有效措施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从而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三是加大投入,改善硬件。对发展较弱学校的硬件全部按照现代化学校标准进行改造升级,设立专项资金一次性投入到位,一次性改造到位,保障学校之间硬件基本均衡。

每年提升50所左右发展较弱学校,到2018年,城区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好老师分布于所有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整体得到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

每年新增150个编制

计划》提出,兰州市接下来重点从深化“一体化”办学、师资队伍素质提升、硬件建设等三个方面创新机制,优化配置,抬高基础,有效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

首先,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坚持按照“以强带弱、扬长避短、学段匹配”的原则,对城郊四区的优质学校与发展较弱学校进行组合。中学主要以市属中学为主,组建19个联合体。小学主要由区上统一组成一体化学校,分年度从不同侧面开展工作。同时,要求城郊四区将区属学校按照“一体化”办学的模式进行区域内强校、弱校之间的联合。对“一体化”办学范围内的学校,通过管理一体、师资一体、评价一体、课程一体、教研一体、活动一体的方式,以强促弱,推动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其次,市编办每年新增150个编制,采取专项用于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调优秀把关教师,补充发展较弱学校学科优秀师资软弱的问题。实行“地方教师岗位”政策,专门设置150名高级教师、100名中级教师特设岗位用于发展较弱学校优秀教师选调,被选调的教师进入学校后,若中高级教师岗位不足,按特设岗位兑现待遇,按照“先调入享受地方性的职称待遇,三年后转入正式统一职称”的办法。同时,人社部门积极安排家属的工作岗位,房管部门从全市保障性住房中每年拿出150套专门解决选调优秀教师住房问题。“一体化”办学范围内的学校之间教师实施深度交流,按照专业相一致的原则强弱搭配,每年按需交流教师的15%比例进行交流,时间一般为3年。2016年9月开始实施,每年约200名教师进行交流。具体采取起始年级的15%进行交流,优质学校的中层提拔任职交流一部分,用职称做倾斜,获得发展较弱学校任教经历两年,提拔部门中层去发展较弱学校任校级领导等多种形式促进交流工作。鼓励优质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自愿到发展较弱学校任教,直接将职称晋升的名额给到个人。优秀教师到发展较弱学校任教,符合评聘条件的,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兑现岗位待遇。通过将强校的优秀教师直接调到发展较弱学校的方式,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促进发展。

 

信息来源:兰州日报  孙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