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双联帮扶”托起富民梦想
站在永登通远乡万亩梯田的“观景台”上,面对丰收景象,联扶干部感慨万千。
生活在全市首个生态别墅村,老人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联扶使永登成为全省养羊大县。
阅读提示双联行动是省委着眼于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伟大实践,适应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从2012年2月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近3年来,1517个单位、4万多名干部结对帮扶36252户贫困户。广大被帮扶的群众极大地增强了致富的本领,找到了致富的路子,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双联行动中,帮扶干部通过宣传让群众“换了脑”,有了开放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通过党员干部帮扶为百姓致富“育了种”,使群众中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带头的骨干;通过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使农村发展有了“造血”功能,帮助农民增强了致富的本领。
兰州作为一个内陆欠发展城市,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永登县、榆中县、七里河区的25个乡镇、300个村。在双联帮扶过程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始终把联扶工作作为促进“三农”发展、推动转型跨越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3年脱贫、提前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的要求,倾心投入,真联实扶,全力推进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任务,着力打造形象提升、能力锻造、德政民心三大工程,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展了群众基本增收门路,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说起永登七山,榆中北山,七里河后山,很多老兰州人会不由自主地把贫困、落后、偏远等字眼与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的确,多少年来,这些区域的农民居住地山大沟深,土地多为坡地,种植结构单一,生产力低下;群众生活条件水平低,农村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差,尤其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自省委开展“双联帮扶”活动以来,我市广大贫困农村借“外力”提升“内力”,增强动力,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全市贫困地区的富民产业逐步凸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城关、西固、红古三区“整区脱贫”和10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双联帮扶”正在成为我市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成为全市党群双向互动、干群双向受益的有效载体;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成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
扶贫攻坚战略拓宽了富民增收门路
——现场
8月13日,记者沿鸡冠梁前往榆中北山贡井乡吕家岘采访时,沿途一路望去:山上,梯田里甘草泛绿、柴胡花艳;山下,全膜覆盖田里的玉米棒露出了微黄的笑脸;一条硬化的水泥路直贯通村落,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在阳光沐浴下可劲儿贮存着能量;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前宽阔的文化广场上彩旗飘扬。夏日的吕家岘村正展现着一年中最具韵味的风采。一番亲历后,让人不由联想到了两年多来“双联”的魅力。是啊!正是双联行动使这里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是帮扶带动给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从而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蓬勃兴起,加快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据了解,自开展双联帮扶以来,市委协调联扶单位,积极帮助永登县建成了“牛羊大县”;市人大协调市国投公司投资近400万元,为七里河区琅峪村新建储量500吨的气调冷库,解决了百合储运难、销售价格低的问题,大力扶持发展百合产业;市政府组织农委、商务、国资等联扶单位全面实施榆中北部山区20万亩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今年新增种植面积4.6万亩;市委组织部通过修“双联井”、通致富路,扶持永登县韩家井村修建温室大棚,大力发展红提葡萄产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成绩
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攻坚作为联扶工作的主战场,把增收致富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鼓口袋和活脑袋并举,通过思想帮扶树信心、政策帮扶解难题、产业帮扶促增收有力举措,助推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现了城关、西固、红古三区“整区脱贫”和10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A.规划引领
在双联行动中,市委、市政府对照全面小康6大类23项统计监测指标,根据各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四规划一计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整治规划》、《联扶村小康建设规划》、《联扶单位工作规划》、《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确立了产业富民的主导地位。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全市300个贫困村脱贫标准和考核验收办法》,明确提出了“每年实现100个、3年完成300个村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
B.产业富民
今年是全市“培育产业增收年”。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肉羊养殖、设施蔬菜、环境整治等4个1000万元扶持办法,加快推进榆中北山20万亩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畜禽养殖百万增量工程等重点项目工程,指导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发展高原夏菜、中药材、肉羊养殖等富民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去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1.35万亩、肉羊16.2万只、土地流转13.9万亩,中药材、玫瑰、百合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16.84万亩,高原夏菜产量达到251万吨;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14.8%。
C.培训输转
当前,农村脱贫致富最关键的是农民自身的致富能力高不高、脱贫思想是否积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全市各级部门和帮扶单位积极整合统筹培训资源,以农村青壮年和“两后生”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群众创业就业能力。累计培训农民15.14万人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1.5万人。
惠民利民政策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现场
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双联帮扶长丰村。长丰村的村支书包英庆介绍说,市委农工办投资63万元,新迁翻建了长丰村办公阵地316.5平方米,整合创建了村级文化广场,硬化地坪4000余平方米,配套文化健身器材
15套。投资20万元,建设3平方米的文化墙40块共计120平方米,实施墙体美化60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完成墙体戴帽821米,墙体粉刷5873平方米,整修净化街道2公里,拆除街面厕所39个。亮亮堂堂的街道,现在走在上面,村民们都心头热,舍不得损坏。帮扶单位还为村民们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投资了45.1万元。投资了20万元,硬化村道3公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3年来,我市上百个贫困村在双联帮扶活动中实现了华丽转向成为美丽乡村。市人大协调实施整乡推进项目,对黄峪乡生存条件恶劣、重点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后山地区5个行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打造全省“双联”行动和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示范区;市政协通过解决安全饮水、道路建设、公共设施等问题,使地处大山深处的皋兰县李家沟村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想出山、得一天”的真实写照;市委办公厅组织实施“五化”工程,帮助永登县火家台村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市委政法委协调联系七山乡的16家联扶单位,夯基础、兴产业,使七山乡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将不宜居住的村整体搬迁到兰州新区,帮助群众拔穷根。
——成绩
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兴办实事作为联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环境面貌改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以“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为抓手,大力开展项目进村行动,兴办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和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
在省市县三级联扶单位的协调推动下,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20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解决了行路难问题;衬砌渠道593公里,新建塘坝43座,新打机井82眼,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强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是双联帮扶行动中又一项重要工程。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学校安全、文化惠民等工程,新建和维修村委会256个、标准化卫生室(所)124个、文化广场7.7万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144个、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20个、村级幼儿园28个,集中解决了吃水、行路、住房、看病、上学等方面的一大批“老大难”问题。
社会力量帮扶增强了脱贫致富活力
——现场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是风景秀美的九池泉村大门楼上的对联。8月11日,记者来到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九池泉自然村,刚到村头就让人眼前一亮:村头一座座红顶二层洋楼组成的别墅小区气派醒目;远处,恰如村庄屏障的山上一片浓绿,树木苍翠,灌木成林。来到别墅小区门口,几位师傅正在小区门面墙上雕刻治家格言。进入别墅小区,水景广场,绿树红花,还布设了垃圾箱,架设了路灯。几位老人聚在一起纳凉聊天,孩子们在游戏玩耍。“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现在是200多平米的别墅,这一切全靠方总的帮扶……”在与村民、村干部、镇干部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企业家方正龙致富不忘家乡,先富帮后富,将自己30多年打拼的3000多万元巨资,慷慨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传递着企业家社会担当的正能量,也谱写了全省双联社会帮扶的亮点。
“双联三年来乡村的变化太大了!通远乡建起了最好的学校和幼儿园,现在我们的孩子上学一点都不受罪了。”8月14日,记者在永登县通远乡采访时了解到,自2012年以来,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百家企业帮通远”活动,对接落实项目35个,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争取长江商学院校友捐助资金400多万元,帮助通远乡改善基础设施。
——成绩
在历经了以消缓社会绝对贫困为目的的“救济式扶贫”、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的“开发式扶贫”后,2012年开始,我市贫困地区迎来了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的的“开发式扶贫”!此时,“小康生活”成了每一位贫困农民的心声!
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通过积极探索完善全社会参与帮扶机制,丰富了活动载体,扩大了联扶工作覆盖面和参与度。尤其在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等结对帮扶行动,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助推联扶工作,探索出了“人大代表在行动”、“百家企业帮通远”、“政协委员助推双联”、“一企帮一村”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形成了党政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助推的联扶工作格局。目前,各责任单位主动牵线搭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联扶工作,已有来自福建、四川、北京等省份的5家企事业单位和141个省内企业与我市108个村结成帮扶对子。目前,我市在社会帮扶方面已经形成了“多方协调,努力改善交通条件;筹措资金,维护维修水利配套设施;外引内联,加快劳务输出步伐;帮贫济困,努力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等四个方面的帮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