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今明两天迎“国考”
原标题: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兰州迎“国考”
考查组今日至9月1日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
制图 郭溪钰
中国甘肃网8月31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梁峡林)在8月30日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颜烨鲁介绍说,2002年,兰州市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2014年9月,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通过了省级初验后,正式向国家住建部进行了申报。国家考查组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对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进行检查验收。
兰州已建成全国最长的沿河开放式公园
颜烨鲁介绍说,面对地质条件差、降水量过低、环境污染重等影响园林城市创建的突出问题,兰州市重点从生态绿化、大气防治、交通优化、功能提升、设施完善、景观打造、文化提升、社会保障等方面抓起,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城市生态、市政设施、城市管理、整体风貌、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造和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43%,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7平方米。
颜烨鲁表示,兰州市近年突出抓了以下工作:着力构建城市生态屏障,先后建成了龙源园、水车博览园、百合公园、银滩湿地公园、马拉松公园等主题公园和桐荫休闲路、彩色景致路等6条特色景观道路以及总长31.4公里、宽3米的滨河健身步道,沿城区黄河两岸新增绿地150多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长的沿河开放式公园和绿色生态长廊。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成为全国八个“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之一。全市建成综合性公园12个,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92%,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0%。
兰州已稳步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同时,兰州市着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经过三年攻坚,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兰州已稳步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编制了黄河兰州段湿地保护专项规划,争取国家批复并实施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
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全力实施“畅交通”工程,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建,2号线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4号线明年将开工建设。改造和新建黄河大桥7座,建成“上跨下穿”工程3个,建成人行过街天桥50座。大力推广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纳入餐饮企业近1万家,每天平均收运处理餐厨垃圾230吨左右。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动态监管、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到84.04%。
着力服务民生需求,建设标准化社区204个、示范性社区161个。投入7000多万元,对289处“三不管”楼院进行了改造,极大提升了人居环境。近五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3.2万套,已分配入住4.8万套,基本建成将要入住2万套,在建5.2万套。
人口密集等成兰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难点
针对记者提出的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难点在哪?颜烨鲁答复说,兰州处于自古“苦甲天下”的陇中,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植被稀疏,污染严重,生态脆弱,而且经济欠发达。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兰州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加倍的努力,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如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理环境,城区面积十分有限,使得增绿扩绿严重受限;人口密集,高楼耸立,老型企业遍布城区,治污治堵形式严峻;经济落后,财力不足,一些硬性指标的完成困难重重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建工作,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开拓进取,力争在短时间内破解难题,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迎“国考”需过“七关”
就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哪些要求的问题,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局长马彬回复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具体是:
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有湿地公园;
七、城市新建建筑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