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已启用水上巴士、公用自行车、BRT 但拥堵依旧

02.08.2014  05:59

  中国甘肃网7月29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记者 李彦琴)城市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个窗口和流动风景线,但随着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与城市空间布局、路网规划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出行难,道路拥堵难似乎成了城市通病。在狭长河谷地带求发展的兰州,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兰州的城市交通政策决策者在多年前就制定了打造一个集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地铁“五位一体”的立体大交通体系,从地下到地上,从水上到陆上,从慢交通到快交通,希望集中各种现代化交通组织方式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

  今年3月兰州地铁动工建设,6月兰州水上公共巴士、兰州公共自行车相继投用,而兰州的快速公交已经启用一年多时间,这一切似乎意味着兰州人距离“五位一体”的大交通体系已经不远。

  然而随着近日兰州单双号解禁,许多市民能够明显感受到,虽然“水上巴士”“公用自行车”“BRT”新名词进入人们生活,但是兰州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依旧,甚至堵得更厉害,人们的出行难题仍然没有多少改观。许多市民仍不禁要问:开启立体交通,兰州还缺点啥?

  喜

  立体交通

  多了选择和便利

  在兰州,只花一块钱,乘坐公交车最远能走到哪里?很多市民会淡定地告诉你,“我们只要投一块钱,或是刷一次卡,就能从刘家堡广场一直坐到五泉广场、火车站或者华联超市。”这便是兰州首条快速公交专线(BRT)给市民带来的快捷。

  7月,市民出行又有了新的快捷、便利的选择: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7月5日7时40分,家住刘家堡的王颖赶到了十里店码头,购买船票后,登上了发往兰州港码头的水上巴士。25分钟后,巴士抵达兰州港码头。下船后,王颖走到了位于兰州市委附近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拿出公交卡一刷,取出自行车后骑上它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中山林,在另一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还好了车,步行3分钟就到了工作单位。“现在真的方便多了,从家到单位,也就40多分钟。”市民王颖说,以前上班她先要乘坐公交车到西站下车,然后换乘另一趟公交车到中山林,再步行才能到单位。即使不堵车,至少也需要1个多小时,堵车的时候得在路上耽误2个小时都是常事。

  3月28日,兰州地铁全线开工,凝聚着全市360万市民殷切期望的“头号市政工程”终于驶入了全面建设的“快车道”。兰州地铁将通过两条长度分别为2.13公里和1.9公里的水下隧道,将兰州市三大主城区紧密连接起来,“兰州地铁建成以后,我就可以很快从西固到市区,再也不怕堵车、耗时间了!”家住西固区,在广场附近上班的崔女士对于兰州地铁的竣工这样憧憬着。

  困选择多了路比以前更堵了

  兰州多种交通方式的投用,虽然方便了一部分市民出行,但也有部分市民觉得,兰州交通拥堵依旧严重,甚至比以前更堵了!

  “眼看着快到目的地了,可从安定门到永昌路这一段路,被堵的死死的,我从来没感觉到兰州的路这么堵过!”炎热的天气中,被堵在闷热的公交车里,市民刘雯的心情好不到哪去,与刘雯同样烦恼的还有家住小西湖的张女士,“我最头疼的就是小西湖和安定门这两段路,白天基本上没有不堵的时候!虽然还能骑公共自行车,但咋觉得兰州比以前更堵了?”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即便是单双号限行期间,由于道路施工的影响,部分路段拥堵依旧,甚至加重。天水路封闭施工禁止大客、货车通行,这些车辆绕行后,邻近的平凉路、南河路、读者大道、南滨河路车流量加剧。同样,西津东路、临夏路、白银路、东岗东路、火车站东路等多个路段在早中晚高峰时段,也是堵车严重,尤其在西津路、火车站东路等路段,人、车抢道的情况十分严重。随着近日兰州单双号的解禁,兰州似乎进入了全面堵车的节奏。

  “五位一体”的交通便捷让一部分市民拍手称快,但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一部分市民感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发出了“兰州更堵了!”的感叹呢?

  问公共自行车来了专用道在哪里?

  “公共自行车骑行1小时以内是免费的,而繁华路段都设有自行车租赁点,所以上下班路途不太远,骑自行车基本免费,很划算。”李女士对于公共自行车的体验比较满意之余还有一些心里话要说,“公共自行车可以上路了,可是自行车道经常被公交车挤占,我在双城门遇到过好几次骑不过去的尴尬!”李女士的感受也许代表绝大多数市民的感受,兰州城区道路普遍狭窄,缺乏自行车专用道。记者实地踏访发现,很多路段原本的自行车道被机动车辆占用,自行车道被移到了人行道上,一些骑自行车的市民不得不穿梭在车流中,险象环生。庆阳路是兰州市的主干道,设计相对规范,但在双城门至南关十字字路段,不时有机动车窜入自行车道。司机鸣着喇叭拼命抢道。在平沙落雁、南关十字等地,很多自行车道变成了“借用道”,成为转弯机动车的道路。

  缺

  公交候车难

  公交场站配套不全

  清晨时分,在兰石厂附近,31路、35路等好几条线路的公交车都停靠在兰石厂公交站马路边等待发车,一辆即将入场的31公交车远远驶来,公交车司机使尽浑身解数辗转腾挪,好不容易才在马路上掉过头来,而不得不停下来等它掉头的来往车辆已经堵了好长一段,好不容易掉过头来,又一辆公交车再次横在马路上掉头入场,车流再次被堵了下来……“我们也不想堵车,能顺顺当当地出站就走,那也得有站让我们停啊。”一名31路公交车司机无奈的告诉记者。在兰州,60%以上的公交线路没有专用首末站、停车场,许多车辆在马路上停靠、掉头、出车、停车。同时,多年来兰州市公交枢纽场站建设也比较滞后。

  此外,对于方便出行的水上巴士,市民李健建议,“如果能在黄河母亲那设一个停靠点,会方便好多。”目前的水上巴士只有兰州港码头至十里店码头一条线路,配套的设施及码头、站点的设置问题也让不少市民所关注,更多的呼声是沿途的码头站点能否多设置一些,航线能否向西、向东再延长,让水上巴士与地面公交、公共自行车连接更顺畅点。

  难

  除了用手段

  需考虑路的多样性

  “兰州的交通发展其实很艰难。”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宋钢在谈到兰州交通体系建设时用了“艰难”这样一个词,他说:“受地形限制,兰州要发展立体交通不仅仅是要在交通手段上下工夫,还要考虑到道路的多样性,在地下和高架上做文章。”要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需从城市发展的交通供给实际和市民交通出行的现实需求入手,从营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环境入手,宋钢认为虽然兰州目前为方便市民出行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已经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雏形,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自行车道不在于宽,但一定要有,水上巴士停靠点也可以多样性,可以分常规停靠点和旅游停靠点,把黄河两岸有代表性的景点利用起来带动旅游,而地铁建成后的运力将满足一些东西向长距离的公交需求,公交车只需满足短线出行需求,在一些路段完善高架,发展高架路,届时人们出行会较现在方便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