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31.05.2014  18:53

阿甘煤矿目前的大门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已经或正在被拆毁。针对兰州一些重要的工业遗产、遗迹已经消失,著名的甘肃制造局等遗迹已不复存在这一现实问题,民盟兰州市委员会建议,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维护城市历史风貌,要像保护“中山桥”一样保护重要的工业遗产。

    历史:老工业为兰州的腾飞功不可没

    说起兰州的老工业,首推之一的就是距市区21公里的阿干煤矿。阿干镇自煤炭开采之日起,一直是兰州市工业用煤和民用燃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为了保证能源的充足供应,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机械化改造,并开始大规模开采。半个世纪来共开采原煤5000万吨,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2.5亿元。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阿干镇,想要在群山之间寻找那散发了700年光和热的雄厚积淀,但遗憾的是,历经数百年的变革之后,原始的矿井早已被人们所遗忘,不要说明清时期的古物,就连民国时期的遗迹也已荡然无存。据兰阿煤业公司工会主席马尚智介绍,阿干镇有详尽资料记载的矿井只有两座,分别是阿井和石井,这两个矿井都是解放后在原有矿井基础上改造扩建的,目前,阿井矿仍在坚持生产,产量达36万吨。

    提起兰州通用机器厂(以下简称兰通厂),很少有人知道兰通厂在我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的地位,这个130多岁高龄的老厂曾经拥有与“江南造船厂”同样的辉煌,它曾是清政府在西北地区开办的第一个洋务军用工业。“说实话,兰州的这些老工业为兰州的腾飞和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这些老工业,兰州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办公室副主任高烽说。

    说起建国后的兰州工业,不能不提“三兰”(即兰炼、兰化和兰石),因为它们被称为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

    高烽说,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同为我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两家企业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固定资产原值由建厂初期不足5亿元增加到如今近200亿元,历年来共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千亿元,实现利税300多亿元。多年来,这两家企业一直是甘肃的支柱工业,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由它们推出的“飞天”品牌也成为中国驰名品牌。如今,“兰炼”、“兰化”所在的兰州市西固石化城已成为甘肃的重点工业基地,而石油化工更成了兰州的支柱产业。

    兰石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姜文基说,作为苏联同期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的兰州石油化工机器总厂(以下简称兰石厂)也是国内石油钻采机械、炼油化工设备制造的排头企业,是国家确定的石油化工机械国产化生产基地。上世纪80年代前,兰石厂生产的石油钻机产量曾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现状:不少工业遗产正在消失

    在当前城市大发展的热潮中,一些尚未被界定为文物、未受到重视的工业建筑和旧址,正急速从城市中消失。为此,文物专家单霁翔曾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大声疾呼,“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对工业遗产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像对待历史文物那样对待工业遗产”。

    原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明告诉记者,工业遗产的保护绝非像普通文物保护那样简单,由于它规模庞大,体系复杂,保护方式自然也需要新的探索。有专家表示,保护工业遗产与一般古迹遗址的不同之处在于,要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再利用来实现其价值。

    针对兰州一些重要的工业遗产、遗迹已经消失,著名的甘肃制造局等遗迹已不复存在这一现实问题,民盟兰州市委员会建议,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维护城市历史风貌,要像保护“中山桥”一样保护重要的工业遗产。

    据统计,全市34个企业的170多项工业遗产入选兰州工业遗产名单,目前对其中保存较好、具有较高价值的实行了挂牌保护。但由于种种原因,兰州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整体保护方案和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一些重要的工业遗产、遗迹已经消失。另一方面,工业遗产分属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部门管理,难以归入文化或文物部门统一管理,管理体制各自为政,保护标准各行其是,管理模式五花八门,不利于工业遗产的长期、有效保护。加之城市空间狭窄,保护与城市改造矛盾突出。

    兰州工业遗产到底有多少?记者从兰州市申报办获悉,兰州市现存的工业遗产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以晚清洋务运动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遗产以及之前的矿产开采业及手工业遗产,如清末的“兰州制造局”和“兰州机器制呢局”,甚至早在明朝开始开发的阿干镇煤矿(1376年修建)、元代就出现的冶铁、清光绪年间开采的窑街煤矿等,这个时期还有兰州水烟的加工作坊,羊皮、牛皮筏子的加工制造等;二是以军事工业、机械制造维修业、毛纺业等现代工业为代表的民国时期的工业遗产,如兰工坪的工业研究所,硷沟沿的西北兽医学院,抗战时期的汽车、飞机修理设备等;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工业项目,如“兰炼”、“兰化”、“兰石”、榆中水烟厂、榆中煤矿、兰州佛慈制药厂、兰州电力修造厂(至今还有一个车间仍在使用)、兰州真空设备厂、兰州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等。

    建议:应纳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规模庞大的工业遗产究竟应该如何保护呢?总不能全部封存起来吧!”市申报办张主任谈到工业遗产保护方式的时候提到了关键的问题。他认为,兰州的老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应该引入新的市场机制来进行开发利用式保护,确实像政协委员所说的那样,要像保护中山桥那样保护兰州的老工业文化遗产。

    今年两会期间,兰州市政协委员康新方在他的报告中提出,针对兰州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他建议建立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工业文化遗产评估系统,妥善处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营造工业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建立工业遗产保护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在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妥善解决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结构性改造之间的矛盾,是保护利用面临的一大难题。此外,由于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与专业人才,对如何科学、合理的挖掘、利用工业遗产的潜在价值缺少专门研究,缺乏专家的指导与参与,致使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缺乏保护和开发利用资金,成为制约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瓶颈。他个人认为要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一战略布局中,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列入整体改造规划,与区域改造有机结合,甄选优秀工业遗产,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使之成为城市科学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入多元化利益主体,实行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开发并举,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自办专题博物馆,挖掘和开发工业遗产的潜在价值。

    邓明对这种保护方式给予了肯定,他说:“工业遗产保护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宽工业遗产保护的路子,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