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将新建20所中小学校 新增学位2万多个

02.02.2015  10:00

  原标题:兰州通过移交、新建、配建和改扩建等方式增加教育资源

  今年将新增学位2万多个

   中国甘肃网2 月2 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郭兰英)在兰州,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已日益凸显,并且带来了“大班额”、“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在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多位省人大代表聚焦教育,就教育资源、教师编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多条建议。

  新建小学16所初中4所

  据悉,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日益加快,加上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来兰就学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外来人口子女就学人数已达14.4万,且每年还在以7%的速度增长。但是,兰州市河谷型城市的特点决定了土地资源紧张,同时也造成了教育用地的不足,使主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旺盛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根据计划,我市拟2015年9月计划通过移交、新建、配建和改扩建等方式增加一批教育资源,其中新建小学16所、初中4所,规划建设面积33.7万平方米,增加学位2万多个,概算投资10.5亿元。

  省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在教育投入政策上对城市教育给予关注,特别是加大兰州市在扩大城市教育资源的支持,帮助我市解决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缓解城市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尽快解决城市教师编制不足问题

  代表建议国家和省上给予支持,每年协调解决20%左右,用5年时间解决兰州教师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

  加大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关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人数以每年过千人的速度递增,特别是雁滩、东岗、黄河以北等新兴城区增速尤为突出。截至2014年9月,仅在城关区属中小学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数高达33540人,占学生总数的46.03%。据测算,仅2013年,城关就有2.57亿元资金用于非区域内生源教育经费支出,占年教育支出的35.01%,2014年这一比例继续提高。在全力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同时,城关区承受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不计算规划新建中小学所需拆迁建设等资金,仅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扩容增量一项工作产生的征地、拆迁、建设费用就高达20多亿元,远超区级财政承受能力范围。

  省人大代表建议,省、市加大对流动人口随迁就读子女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主要人口流入县区,如城关区等中心城区,采取项目补助、提升生均补助标准等方式进行专项支持。

  建议省上从四方面支持教育发展

  代表们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从4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发展。一是协调扩充教育资源。建议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新建学校规划用地,尽快还建元森、小天鹅集团拆迁的朝阳村一小和金城关回民小学;协调市城投公司选址重建桃树坪小学,解决东岗西路二小重办问题;推进实施省、市职业学校“出城入园”工程,用其资源兴办义务教育;将因城市改造、扩展和企业转型、教育资源整合等原因停办,但仍具备办学条件的厂矿企事业学校恢复办学,缓解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二是建立“四级”财政投入机制。建立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力争教育投入向城关予以倾斜,确保教育经费保障。三是逐步加强师资保障。根据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需求重新核定教师编制,补足补齐缺额教师编制;协调解决因企事业举办学校移交地方过程中352名教师编制遗留问题,逐步建立教育系统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防止优秀师资再次流失造成的师资匮乏等问题。四是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明确小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指标、建设标准,细化规划、国土、建设、教育等部门和开发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快落实城区学校幼儿园整体布局规划、住宅小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移交、清查回收和新建工作,使教育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办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