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将建“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

12.05.2015  09:27

  原标题:兰州将建“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

  如何解决平时干旱降雨即涝,请拨打96555发表高见

   中国甘肃网5月12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师向东) 5月11日上午,兰州市启动第24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以“建设海绵城市,促进生态文明”为主题,其间将在社区、学校、企业、党政事业机关等单位开展一系列节约用水宣传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兰州市城市节水工作。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省住建厅和兰州市政府相关领导还为兰州大学后勤集团、兰州市委机关服务中心等8家节水型单位授牌。

   兰州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742立方米

  据兰州市副市长严志坚介绍,2014年,兰州近郊四区计划用水户有8家企业(单位、居民小区)被命名为节水型企业,使兰州市节水型企业达到143家;全市新上节水项目19项,投资1797万元,形成每月节水33.49万吨的节水效果;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1%,不含电业达到93.5%。在节水总量方面,兰州近郊四区采用各种节水措施,每年节约水量达到45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城市年供水总量的20%左右,在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城市年供水总量保持了基本稳定。

  然而,受国家水资源指标的限制,尽管黄河穿城而过,但兰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742立方米,是国家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同时,兰州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区域性、季节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有的时段和区域缺水非常严重。

   制定城市节水规划推进阶梯水价改革

  据悉,为加强城市节水工作、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兰州市将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此,兰州市将在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的同时,提高节水管理水平,通过制定城市节约用水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专项规划,加强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减少污水排放,减轻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压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

  据严志坚介绍,兰州市将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护城市水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解决因使用陈旧落后的用水器具造成的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各单位要加强供水管道检漏工作,加快内部老化管道的改造速度,减少管道漏水。具备条件的用水大户,要加快中水处理回用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提高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比例。

  此外,兰州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依法完善计划用水管理,核定各用水单位计划用水量,推进阶梯水价改革,推动兰州市城市节水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名词解释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即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硬化路面,排水设施则采用快排模式。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而“海绵城市”建设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再让雨水缓慢地流出,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带来的“城中看海”等内涝问题。

  -互动链接

  兰州市深居内陆腹地,年均降水量327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自产水资源十分贫乏,且分布时空不均。然而,和国内很多城市相同,近年来兰州也饱受内涝之困。夏秋季节,每遇强降雨天气,在邮电大楼什字、西站双洞子、北滨河路中山桥下、天庆大道与雁南路什字等路段,总会出现大面积积水,以至于许多市民调侃在“大兰州”同样也能“城中看海”。

  而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平时干旱、降雨即涝的弊病。那么,兰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广大读者对此又有何高见?同时,您对节约用水有何高见、有何高招?今日起,您可以通过本报96555新闻热线或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让兰州的城市建设真正体现广大市民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