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安宁区十措施全力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06.05.2015  20:07

   中国甘肃网5月6日讯 (本网记者 雷轶涵) 5日,兰州市第二、三季度重点新闻选题策划会在兰州安宁区召开。据了解,近年来,安宁区委、区政府全力开展“十有民生”行动,确保群众生活水平实现较大提高。

    上学有优教 就业有平台

  该区大力实施优质教育工程,高标准完成了长风小学、兰飞小学、万里小学、培黎小学、安宁堡小学校安工程新建项目,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今年将完成建设,实现秋季招生。同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各类微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搭建政策扶持平台,保证失地居民优先就业。2014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3570人。

    看病有良医 老人有赡养

  总投资21亿元,总床位数1530张的“安新大医院”(三甲)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全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区财政配套资金1290万元,建成5个高档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全区失地农民参保32611人。截至目前,建成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和8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享受虚拟养老服务人数达900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10910人,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13789人。人均养老由原来的558元提高到928元,实现老有所养。

    住房有宜居 失地有保障

  安宁是兰州市近郊区,棚户区多,面积大。2014年,全区实施棚改项目3个,目前,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启动实施,已完成拆迁597户、开工建设安置房1366套。第二批棚户区改造实施项目1个,总计划拆迁面积218.22万平方米、拆迁5651户,拟贷款总额54.36亿元。加快构建集体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商品房“五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2014年,新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安置楼9.4万平方米,基本建成15万平方米,分配1833套;新开工建设保障房750套,基本建成980套,分配616套。该区大力实施“民生安区”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共有被征地农民33682人,累计参保24091人,占被征地农民总数的71.52﹪,征缴养老保险费9.05亿元,其中区级财政配套资金4.4亿元。全区被征地农民达到待遇享受年龄段人员7673人,养老保险金累计支付9063万元,个人月平均养老金由558元提高到1040元,人均月增长482元,99﹪以上的适龄人员已领取养老金。实现了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利、生计有保障。

    弱困有辅助 安全有保证

  加强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该区创新社会治理综合试点工作,打造了“青苹果高校行”、“蓝标牌显示器”、“阳光导航仪”、“温情彩虹桥”等一批具有安宁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健全完善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制度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通过深化社区治安“4+X”巡逻防范管理模式,实现社会治安精细化管理,构建和谐平安社区。

    行为有规范 城市有品位

  全区范围内开展治污染、关爱空巢老人、普法宣传、“清洁家园”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托“道德讲堂”和“最美安宁人”、“最美大学生”、“美德好少年”的评选活动,开展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区形成了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区进一步完善功能分区规划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各项事业专项规划,形成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六横六纵”主干路网骨架逐步形成。推进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等“八大旅游板块”建设,精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安宁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工作重点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区域实力持续增强、产业转型实现突破、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区域面貌深刻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