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郊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治理 助农“脱贫帽”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1日电 (杜萍 李亚龙)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对兰州市西固区四季青街道杏胡台村村民来说,可着实热闹。随着村子里越建越多的农家乐,小长假时来这里休闲的游客挤爆了20多家农家乐。
“4月30日那天,村子主干道上放满了私家车,还算宽阔的马路只能容许一辆车通过,我赶紧让人指挥,把陆续到来的车停在了宽阔的场地上。”杏胡台村村支书柳玉忠谈起那天的景象,掩饰不住喜悦。
图为杏胡台村村委会回收村民们的废旧木料搭建的200多米的花架,正等待着花藤爬满架。杏胡台村主干道两侧的树木日渐茂盛,花坛里新植的月季等花卉已抽枝发芽,路两边农居白墙青瓦,墙上绘着国画、涂鸦。没有房子的空地,用一人多高木栅栏做墙,别有一番风味。站在昔日的垃圾沟改建的村民文化广场,山下城区的繁华一览无余。
村民王宝明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村子的发展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蘑菇,那时候村道是土路,到处扔着种完蘑菇后的菌棒以及各种垃圾。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现在村路硬化了、路灯装上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来玩的人越多,我的生意也越好,去年就多盈利了一万多呢。”王宝明对今后信心满满。
图为一辆垃圾清运车正在回收垃圾。位于兰州市西大门的西固区,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而处于城区边上的杏胡台村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兰州市自年初开始实施的“三大整治攻坚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在这一行动中,该区探索实施“城乡一体化、全域专业化、垃圾不落地”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
在经过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清除陈年垃圾的基础上,西固区为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将40个行政村划分为一、二、三类,参照城市清扫保洁标准,新增农村环境清扫保洁岗位400余人,目前这些人员经过培训,已经上岗了,“就连边远山村都配备了环卫工”,西固区新农村办公室主任张正斌介绍。
据了解,这些环卫工都是就近在本村招募,主要为家庭困难的村民,为保证环卫人员的稳定性,政府将在他们工作一年后为其购买五险。
记者日前在距离西固城区38公里达川镇看到,穿镇而过的公路两边,硬化道路通到了农户家门口,干净整洁。以前被垃圾覆盖的公路边渠,现在被环卫工打扫的干干净净,同时农户每天也要清扫房前屋后的卫生。
现在达川镇的村民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等着垃圾清运车的铃声响起。此举也是西固区为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在农村建设了5个垃圾中转站,配购13辆垃圾清运车、65个车载式垃圾箱,真正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张正斌介绍说,为保证农村环境卫生能长效实施下去,西固区采取专项督查、暗访督查、领导督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察督办,同时,还在新媒体平台设置曝光台,村民们可以通过“随手拍”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曝光,“各相关单位会自觉认领并及时整改,这也是将村民们纳入到了环保的主体中,促使村民自觉的保护环境。”
四季青街道党建办主任康聪在杏胡台村工作了5年,见证了村子的发展、村民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前村民们没事不会来村委会,不会关心村子的发展。现在看着村子的变化,村民们主任翁的意识觉醒了,主动爱护环境不说,没事还会到村委会转转,问问村里的正在谈的项目进展情况。”
现在的杏胡台村,既有城市的干净整洁,又有农村的田园风光,村委会回收村民们的废旧木料搭建的200多米的花架,正等待着花藤爬满架。(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