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中小学特色教学课程进入科学规范化

30.06.2016  13:39

6月27日至28日,由兰州市城关区委宣传部、城关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媒体进校园”活动在城关区多个中小学开展。

近年来,城关区作为全省教育的标杆,在中小学教育当中,曾经单纯以文化课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多样的特色化教育项目正在快速兴起,并且很多特色教学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各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城关区特色教育进入科学规范化发展阶段。

在民主西路小学,儿童剧、十字绣、七巧板、生活体验这样的项目出现在了学校的选修课程当中,并且还配备了专业的教学实践场地。校长李华说,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孩子们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陶艺、绘本、机器人等11门必修课程,2015年,学校又开设了包括文化修养、生活实践、科技创新、艺术审美、体育健康等五个系列的41门选修课,特色课程内容已经非常丰富。

据了解,很多学校在推动特色教学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自主开发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些颇有特色水准的校本课程,嘉峪关路小学是2008年城关区首批“京剧艺术进课堂”的试点学校之一,多年来,嘉峪关路小学将京剧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校自主开发了《亲近国粹》、《探访梨园》、《京韵京腔》等京剧系列校本教程,并于2013年投入了教学,特色教学在城关区中小学教育当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强。

标准化学校一只船小学以左宗棠的渊源历史为溯,以学校传承发展为根,秉承“师生共进”的办学理念,作为学校发展的脉络和方向,在课程文化方向,学校立足于“讲台无边界,校园即课堂,一切皆课程”的指导思想,在校本课程中打造“六艺”课程。这“六艺”课程分别是弘道、习典、养艺、学术、善器、砺身,涵盖了国学修养、道德教育、特色活动、主题教育、科技创新、阳光体育等诸多方面。在形式上,规划了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层面。

兰州葫芦雕刻大师为一只船小学传授技艺,为将这一民间技艺发扬光大,该校专门编撰葫芦雕刻教材课程引领,全员参与,在“六艺”课程的引领下,学校以社团活动丰富小学生文化,参与覆盖率100%,已成为一只船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孩子们享受着样本课程带来的欢悦。

城关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城关区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区属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人数以年均千人以上速度大幅递增,目前已达到36000余人,约占在校人数的一半。同时由于部分企事业单位学校的撤办,旧城区原有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及新建住宅小区配建教育设施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现有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就学需求。

城关区教育在2014年义教均衡通过国检以后发展到现在,各个学校力求从硬件、管理还是师资全面实现高位均衡,完全消除“薄弱学校”,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局面。本次“媒体进校园”活动所走进的24个学校,规模大小不同,但是在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希望通过对这些学校的采访,让市民能切实了解自己身边就有“好学校”,我们每个孩子在身边的学校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都能全面发展且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