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兰州因为重离子加速器而自豪——记甘肃省科技功臣魏宝文院士

26.01.2018  13:10

    原标题:让兰州因为重离子加速器而自豪

    ——记甘肃省科技功臣魏宝文院士

  魏宝文院士

  1月25日,2017年甘肃省科技奖励大会在兰州市召开,备受瞩目的科技功臣奖授予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近物所研究员魏宝文。记者获悉,2017年度省科技功臣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专利奖和省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家奖获奖代表将一并授奖。

  是什么让魏宝文在83岁高龄成为科技功臣,记者这就带你了解一下这位很多人并不了解的科学家。

  魏宝文1935年11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是我国知名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兰州分院院长等职,现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

  1953年魏宝文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7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8年调到兰州,从事核物理研究。1963年,他作为兰州1.5m回旋加速器建成后的第一个使用者,研制出2-9MeV单能中子源,用于重要的国防科研任务。随后,他又主持完成了9-12MeV中子对锂-6和锂-7的非弹性碰撞截面测量,澄清了世界各国数据在峰值区的分歧,为氢弹的研制提供了中国自己的核数据。

  1975年,魏宝文开始参加我国第一台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预研。经过10年的刻苦攻关,1988年,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建成,主要指标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为在中国开展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创造了条件。1995年魏宝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选院士,建成重粒子加速器等一系列的荣誉,并没有让魏宝文躺在功劳簿上“睡觉”,随后他又提出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续建冷却存储环的国家大科学工程计划。他带领他的三个研究生,开始了科研攻关。2007年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建成并投入运行,次年通过国家验收,是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之一,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0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这项工程的建成,是我国高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成为国际上继德国GSI之后又一个大型重离子冷却储存环装置。

  如今,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不仅仅提高了中国先进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和核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国际地位,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重离子研究中心,增强了我国在重离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国际前沿领域的竞争力,而且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依托该装置开展了重离子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实现重离子治疗肿瘤的国家;建成了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实验平台,为卫星和飞船上的航天半导体器件抗辐射性能及其加固提供了关键的测试平台,为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发展了重离子辐照技术,研制成功多种新型材料;利用重离子诱变技术培育出春小麦、甜高粱、当归、瓜果、花卉等作物的优良新品种,微生物新菌种和新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这一切都与魏宝文密不可分。(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理)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