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向地下空间要效益

12.09.2014  03:25

无论是削山造地,还是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或地铁一号线的启动,还是兰州新区的建设,都是兰州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解决城市综合征的不断尝试。

仅在城区,兰州市可供开发的地下空间就有100平方公里,也就是有3571个东方红广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征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开发建设空间锐减、城市交通拥堵突出、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等一系列问题随之显现。作为兰州来说,其狭长的地理环境使得城市综合征更加明显。

    因而,关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成了各界关注越来越热的一个焦点。8月2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兰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及人防工程建设 规划(2011-2020)》,将目光聚集到被誉为“第二空间”的地下,开始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破题之举。

    一方面是,交通拥堵、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另一方面是,我市可供开发的地下空间足有3500个东方红广场大小,期待开发利用。

    空间受限:根治城市综合征迫在眉睫

    其实,城市发展空间狭小一直是困扰兰州发展的一个瓶颈。

    据统计数据显示,至2013年11月,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8.3万辆。随着兰州机动车保有量的日渐攀升,与之相对应的出行、停车等问题就凸现出来。民进兰州市委曾就兰州的停车场现状经过了一次调研,据悉,兰州市公共停车场仅180处3700多个泊位,加上居民小区、单位等的专用停车场,全市共有11万多个泊位,这就意味着有近8成的机动车“无家可归”。

    市政协委员赵俊良告诉记者,交通拥堵仅仅是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一个方面,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少、城市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一系列问题,历来就是兰州人亟需破解的难题。

    兰州市人防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削山造地,还是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或地铁一号线的启动,还是兰州新区的建设,都是兰州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解决城市综合征的不断尝试。记者注意到,在该人士的案头,摞着厚厚的地下空间开发方面的资料。有《地下空间专项建设规划》、《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利用领导小组的通知》、《兰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会议纪要》等一系列文件,还有外地一些先进做法。

    他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样,将目光瞄准了地下。“向地下要空间已经成为兰州发展的破题之举,不得不为了。”他说。2013年7月,市人防办就向市政府递交了《关于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建议》,该《建议》中说,发达国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表明,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以后,才能进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阶段;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达到高潮。2012年,兰州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64.4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800美元,已经迎来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高峰期。

    他山之石:“纵深”发展的一条可持续道路

    据介绍,按照国际城市发展进程,地下空间将成为城市的第二空间。从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地下街),再到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地下建筑在旧城改造再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下市政设施也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

    而在国内,上海的立体化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成片联网开发是最成功的。目前上海已经建成地下工程34110个,建筑面积6800万平方米,开发强度达到了1.06%,其中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20%;近10年间,北京市地下空间年均建成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那么,兰州地下空间的开发现状怎样呢?

    据市人防办介绍,兰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比较早的,其中建成的有西关十字地下商城(1988年建成)、东方红地下商城(1996年建成)、火车站地下商城(1994年建成)、培黎广场地下商城(2008年建成);张掖路地下商场(2007年建成)。主要用于停车、旅店、商场、办公、车间、文体、仓库等,利用率为30%。

    兰州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到底还有多少呢?

    市人防的相关工作人员说,一般说来,地下空间的资源就是城市总面积乘以开发的深度,再乘以40%的可开发系数,就是可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这个量是很大的,一般要达到一个城市的已有空间容量的数倍。那么按照兰州四版城市规划,到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仅在城区,可供开发的地下空间就有100平方公里,也就是有3571个东方红广场。

    立体城市:八大效益助推兰州发展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前,兰州的发展只是一个‘平面’,而此后的发展则让兰州有了‘高度’,今后的发展则更应有‘深度’。”兰州市人防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诙谐地说。在这里,他将平房时代称之为“平面”,楼房特别是高层商住楼称之为“高度”,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就代表着“深度”。“这是城市发展的轨迹,也是扩大城市容积率、提升城市功能的必然选择。

    那么开发地下空间,将会给兰州带来哪些好处呢?

    众所周知,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这种新型国土资源是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对兰州来说,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将在以下方面使城市发展受益。

    一、市政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环保化、节能化、安全化发展。将自来水管、排污管、供热管、电缆和通信线路等置于“市政管线公用共同沟”,可缩短路线长度30%。同时,可提高管线的安全性及维护管理的便捷性,减少对环境和交通(拉链式马路)的影响,使“生命线”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交通。合理安排地下交通设施,如地铁、地下过街通道、地下人行系统、地下车行系统等,形成地上、地下、立体化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特别是旅客运输的地下交通设施将产生缩短居民出行距离、降低对机动交通特别是私人轿车的依赖度、降低交通能耗的巨大效益。

    三、地下停车。把静态交通即停车场转入地下,实现已建成区地下功能的多重利用,可极大改善交通拥堵现象。

    四、防空防灾。唐山及汶川大地震时地下人防工程在地震中绝大部分完好无损,在人防工程中的人员无一伤亡。地下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性、隐蔽性和防护性,是储备防灾物资、提供避难空间的安全通道。

    五、美化绿化。利用地下较强的隔音性、恒温性和恒湿性,把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设施置于地下,把三废、震动噪音大、危险品等设施放到地下,把需恒温恒湿等设施安排地下,可使地面腾出更多空间,增加绿地,减少污染,美化城市。

    六、平战结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越河隧道、地下停车库、地下车行系统、地下人行系统、地下静态交通系统、地下综合管廊等设施兼顾了平战需要。

    七、扩大就业。地下商城的开发,可促进第三产业,拉动内需,提供就业岗位。

    八、增加财政税收。

    多重制约:让地下空间开发步履维艰

    既然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什么我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进展缓慢呢?

    “没上位法,导致管理混乱;没资金,导致工程难以上马;无优惠政策,社会融资难上加难。”市人防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总结道。

    据了解,兰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地下人防工程为主,兼顾部分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和各类地下管网等。特别是近10年来,我市修建了人行地下过街通道24条,涵洞59个,地下停车库约67个,各类地下管线(包括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等)长3000余公里,亚行综合管线共同沟8337米,开发利用总面积78万㎡,利用率仅为30%。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只有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明确了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这就造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形成了人防、规划、城建、工商、市政等“多龙治水”的格局。同时,在《兰州市总体规划(三版)》中,没有地下空间的规划细则,也没有地下空间开发的专项规划,存在城市相邻地块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出现深浅不一、规模差异大等问题,地下空间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处于无序开发状态,甚至某个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开发地下空间。

    同时,地下空间的开发造价很高。据专家测算,地下建设的造价确实比地面造价一般高三到四倍,最少也在两倍以上。这对于兰州捉襟见肘的财政来说,开发地下空间就受到严重的制约。目前,在市人防办申报、储备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11个,总面积约72万㎡,总投资约76亿元,设计停车位4440个,可提供6万人就业。在这些项目中,有些市政府之前有明确批示,有些已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有些在历届兰洽会上签约。但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迟迟未能开工建设。

    此外,我市除开发利用民防工程和地下停车场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外,其他无相应规定。特别是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没有明确。加之现行法律未对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关系进行明晰,投资者建设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后拿不到产权证,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难得的机遇:兰州地下空间将迎来开发利用的“春天

    仅管困难重重,但兰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迫切性依然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乔磊阳、张国军、韩庆、刘德生等代表纷纷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向大会提交了议案。大家建议,政府应成立由土地、规划、人防、城建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机构,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长期规划,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高度。

    与此同时,最近,从城市建设的推进和政策层面也传来兰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利好消息。

    在兰州市第四版城市规划中,不仅对城市建设作了规划,也对地下空间开发作了规划。兰州市规划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245万人;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275万人。据此规划,市人防办与同济大学、上海同济联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历时4年,编制了《兰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及人防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以及《兰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管理办法》。

    8月2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兰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及人防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按照规划,至2020年,兰州市将实现公共性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规模达到规划总规模的30%至40%。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启动建设,也将为兰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带来新的机遇。除了交通干线、停靠站点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之外,沿线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也必将提升兰州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特别是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按照该《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这就意味着,兰州藉此机会,不仅能摸清地下空间的“家底”,也能够在管线改造中,以集约化、环保化、节能化、安全化的原则兴建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将自来水管、排污管、供热管、电缆和通信线路等置于“市政管线公用共同沟”,彻底杜绝“拉链式马路”。

    当然,利好仅仅是个利好,在这个不确定的“春天”,兰州的“第二空间之花”能否绽放,我们依旧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