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双联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04.09.2014  18:51

  原标题:兰州:双联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记者 侯若志 通讯员 蒋伟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走进兰州市广阔的农村,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富民工程顺利实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双联单位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的贫困山村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1517家单位、4万多名干部上山下乡入村,结对帮扶36252户贫困户;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2.17亿元,实施项目1452个,捐款捐物共计1.82亿元;101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15万农村贫困人口彻底告别贫困……

  在这份精彩“答卷”的后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启示。

   启示一:因地施策产业富民

  兰州市按照省委要求,提出“三年脱贫、四年翻番”目标,出台《3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标准和考核验收办法》,提出“每年实现100个、3年完成300个村整村脱贫”目标任务,要求从2013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每年实现100个村整村脱贫,3年实现全市3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到2015年全市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到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2万元。

  兰州市对贫困村进行细致分类、梯度推进。要求各帮扶单位,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鼓口袋和活脑袋并举,通过思想帮扶树信心、政策帮扶解难题、产业帮扶促增收等有力举措,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永登县七山乡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在双联行动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上了一条依靠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致富路。截至目前,七山乡依托5.87万亩双垄沟播玉米,探索出种、养、加“一条龙”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乡羊只存栏由2011年底的5.2万只增加到9万多只,2013年全乡养殖业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15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218元,是双联行动开展之前的一倍多。

  “人均2亩菜、户均2座棚、社均2座库、人均收入2万元”,这是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奔小康的“2222”工程,在对口帮扶的32家省、市、县双联单位、干部和全体村民的齐心努力下,这个目标已逐步变为现实。为发展壮大蔬菜产业,武胜驿镇投资2.3亿元,建设集尾菜处理、蔬菜储藏和有机肥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永川产业园项目,并建成蔬菜保鲜库16家。截至目前,全镇种植高原夏菜2.4万亩,比2011年增加1.2万亩,2013年全镇种植蔬菜实现产值1.3亿元以上,人均增收3500多元。

  榆中县北山地区,是兰州市著名的“贫困片区”之一,但这里日照充足、生长期长,适合中药材种植。双联行动中,帮扶单位“号脉把诊”,引导农民“靠山吃山”,调整种植结构,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引进众友药业等企业,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储藏、销售。目前,北山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亩,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启示二:抱团帮扶严格考核

  2012年4月的一天,永登县通远乡中学会议室内气氛热烈,由兰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召集省、市、县对口联系帮扶通远乡的15家单位及市、县项目主管部门召开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项目对接会,在这里举行。

  “每个帮扶单位如果只盯着自己的联系点,很难发挥所长。要从根本上解决通远乡贫困局面,各帮扶单位就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整合资源,‘抱团’帮扶,各施所长,共同推进通远乡的整体发展。”兰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的一席话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按照兰州市委宣传部提出的“整合资源、抱团帮扶、各施所长、共同推进”的原则,通远乡确立了由组长单位牵头、各双联单位通力协作,省市县一盘棋、每个棋子皆有为的工作格局。帮扶中,在全乡大力开展“百家企业帮通远”活动,共引进200多家企业签约项目38个,计划投资8916.9万元,使通远乡的双联项目达到82个,总投资达到1.2亿多元。

  写在纸上,关键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兰州市在双联工作中引入负激励机制,即没有完成扶贫任务的单位不但要写检查,还要取消其他方面的评优资格。

  2013年,兰州市有7个组长单位、357个双联单位被取消评优资格,有1个组长单位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书面检查,有2个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被调整或免职。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双联工作成为一种责任和制度。”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宗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