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制度保障不可缺

28.05.2015  12:20

  原标题:制度保障不可缺

  作者:张继红

  2014年,公共自行车成为街头一道绿色的风景,笔者也成了一位积极的骑行者,上下班途中用时缩短为一刻钟。妻子羡慕不已,于是也办了卡,这下还真成了双飞燕。美气之余,也担心万一取出问题车,无法向管理员交待。积累经验教训后,一套从目测到手动脚试的三秒检测法应运而生。骑上合适车子,心情就特别愉快,从心底涌出对政府、自行车公司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感激。而看到自行车没气、掉链、或无踏,也很痛心。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纳税人劳动成果越来越多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健全中。如何不让公共设施遭遇不自觉行为和不法分子破坏,成为社会管理的课题之一。从原始设计、日常维护角度出发,发挥高科技作用、立足平安城市建设,厘清设置与管理权限,从制度硬保障和文明软环境予以双重建设势在必行。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对公共设施零距离、无间隙监控措施。这方面成功例子是对下水井盖的系统改造。由铸铁改造为水泥加钢筋,增加了获取难度,减少了牟利空间,从此下水井盖得到有效的自我保护;让公共自行车成为智能化管理有机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对用车人的行程起到记录、保护作用,让它成为智慧城市的流动哨;其他公共设施也要从设计生产环节把关,限定其价值的单一、定向,离开“这个环境”绝无在第二个场所发挥价值可能。对每一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印制举报电话。

  做强公共设施关联度。以公共设施为导向和龙头,尽可能做长链条,以硬件相通减少其受破坏几率。可将体育器材与广播电源连接;可在路边座椅上增加一些公共自行车锁定设施;当一件设施的终端是另一件设施的开端和保护器时,将会作用倍增,关注它的受益人群自然会多起来。

  加大破坏者的曝光率和处罚力度。树立破坏公共设施就是犯罪的观念。公交车、自行车、围栏、道路等被破坏,对使用人的生命会直接构成威胁,是间接的谋财害命。对破坏者,一经抓获就应该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决不能让其逍遥法外,更不能仅以被破坏设施为标的作为惩戒标准,而要从其应用范围和有可能造成的危害度衡量,依法处置并及时曝光,以儆效尤。

  培养文明习惯,表彰凡人善举,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树立兰州人民荣誉感。公共设施的设计,一定以最普通、最广大、行动最不便者使用为出发点,提供最简捷、结实的设施,做善事好事。对认真使用并能切实保护、爱护的一些长期行为良好记录者,予以公开表彰。形成有人管理的大社会氛围,有人维护的小关爱环境,树立我受益、我爱护的文明意识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