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创意文化产业期待“破茧成蝶”

11.08.2015  01:44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兰州再次因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碰撞交融而备受瞩目。作为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兰州,如何利用这两大文化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以及推动文化与金融以及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形成创意文化产业大格局,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发展遇短板创意文化产业难创意

    随着全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意文化产业在我市开始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市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带动功能尚未形成。尤其是没有发挥好黄河文化的优势,打造出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旅游产品。

    “记得有一次,一位外地游客到水车博览园后,被具有悠久历史的水车所吸引,因此,他决定买个小水车的纪念品,带回去送给朋友。但是,我带他去了好几家旅游纪念品店,都没有找到小水车的纪念品,最后他悻悻而回。”赵先生是一位资深导游,跑遍了全国各地,在他的印象中,兰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缺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城市,而且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积淀,却没有能将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元素充分融入到旅游和旅游产品开发中,这是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短板。

    他还告诉记者,兰州有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黄河母亲雕塑,但是,这些旅游景点还停留在简单的游览中,缺乏创意,无法形成对整个产业的拉动作用,更没有将其打造成旅游品牌形象。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将水车、黄河母亲、中山铁桥等蕴含厚重黄河文化的旅游景点制作成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当游客将旅游纪念品带出去时,还可以对兰州的形象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文化创意资源不仅缺乏有效的整合,而且现有的一些文化创意产品管理经营粗放,与其他产业联动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宣传力度不足,推介方式落后。而且,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偏小。据市文广局统计,我市的文化企业90%都是资产在百万元以下的小型文化企业,千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仅占2%,亿元以上的大型文化企业寥寥无几。

    “目前广东形成了三大创意文化产业,即工业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此外,数字出版、音乐制作、文化会展、广告业等发展迅速,均在国内市场形成较强竞争力。虽然,我们不能全部拿来,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位文化传媒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在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上,我市可以借鉴广东等先进地区的经验。他还说,要搞好创意文化产业,一定要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因为,只有熟悉创意文化产业特点和市场运作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才能引领整个行业抓准时机实现快速发展,在这方面兰州非常欠缺。

    转身遇机遇多种文化融合迎拐点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用文化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城市,曾是丝绸之路著名的“茶马互市”和商埠重镇,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在兰州共存共生、融合发展,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物古迹,形成了独特、包容的人文景观。

    同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文化产业作为大事来抓,在已出台的《兰州文化产业三年(2013-2015)跨越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三区创意文化研发基地的文化产业布局。同时,在今年出台的《兰州都市文化产业区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提出,要将兰州打造成为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设计与时尚消费产业基地。

    多种利好因素将给我市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一个拐点。“随着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兰州文化创意企业在海外、省外和市外进行投资、投标、入股、参股及市场营销和宣传。而且,还可以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品牌文化创意企业来兰投资或设立办事处,以及促进创意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将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多边合作。”市文广局的一位分管领导告诉记者,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市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他建议,今后我市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互联网+”的战略机遇,建立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文化要素市场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市场体系;以园区和企业为主体,建立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多类型的现代文化创意企业组织体系。

    同时,以中西部地区为核心市场,以中亚西亚地区为拓展市场,以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海外其他地区为机会市场,重点开发工业遗迹文化体验、工业产品创意设计等文化产品和产业集聚园区;以我国民族地区以及中亚西亚地区为核心市场,以国内其他地区为拓展市场,以海外其他地区为机会市场,重点开发面向穆斯林消费主体的民族特需创意产品;以国内为核心市场,以港澳台地区为拓展市场,以海外地区为机会市场,重点开发玫瑰、百合等创意农业类文化产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意农业产品体系;以“兰州都市圈”为核心市场,以西部其他地区为拓展市场,以中东部地区以及海外地区为机会市场,重点开发以服装设计、生活创意设计、潮流产品设计等时尚生活设计为核心的时尚消费类文化创意产品。

    黄河伴丝路打好两张“创意牌

    兰州拥有大量宝贵的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又形成了独特的黄河城市文化。要做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要打好这两张牌。对此,不少市民也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黄河里放一只船作舞台,放水幕电影,或者进行戏剧演出;展厅里展出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黄河奇石,五彩石,玉石文化,吴为山的雕像等。同时,可以把湿地公园和人文始祖园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独的经营体,这样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市民李先生根据自己对创意文化产业的认识,提出了对人文始祖园建设的一些设想。

    市民吴女士建议,可以把黄河母亲园区的建设和小西湖公园连为一体,多增加一些七里河的文化元素,如坪、岭、百合,马铃薯等,还要有书画园庄,简要的介绍小西湖的来历。同时,规划设计不能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尤其是一些南方树种和竹子。要建立相应的兰州特色饮食文化馆,让游客在馆内能看到,在馆外就能吃到,看吃相结合,这样就能留住客人。

    “比如兰州卷烟厂的烟盒就不是兰州印刷的,要调查一下究竟花在外面有关文化产业的钱有多少?兰州能不能干,能不能建立相应的生产企业。还有,统计一下兰州有多少游客,比如30万人次,我们先让这30万人把钱留下,然后再根据情况不断扩大,从实际做起,总之要让来的客人有地方去,有地方玩、看、转、吃、住,设法让客人把钱留在兰州。而且兰州还要有自己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要有特色的产品,能代表兰州的产品。”退休干部田先生告诉记者,很多文化产业兰州都不能接洽,兰州要做这些事,必须要跑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去做,如此一来造成大量资金外流。

    他建议,政府应从文化创业产业高端人才的使用和引进、融资问题、土地问题、场地问题等方面多给一些接地气的政策扶持。还要建立产学研的结合模式,上下有链条联结集聚,要找准兰州市场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建立文化产业的要素产业,提交规模创意产业。

     记者魏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