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十二五”尽显风采

25.03.2016  11:48

  

  

  

  

  

  

  

  2016年3月22日,在兰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兰州市市长袁占亭代表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十二五”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十三五”的发展思路。

  过去五年,兰州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的系列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等重点工作上进行突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实现预期性目标,办成了不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其中: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打造了世界瞩目的“兰州蓝”;

  兰州位列“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第五名;减少贫困人口23.84万人,实现全市整体脱贫;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国内十大金牌赛事之一——兰马;

  ……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综合经济实力——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95.99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95.99亿元,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在全省的首位度由26.7%提升到30.86%。人均生产总值从4704美元提高到8738美元,增长85.7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76%,达到1803.75亿元,五年完成6841.78亿元,是“十一五”的3.0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4%,达到1152.15亿元,是2010年的2.11倍。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93.42亿元和185.1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5倍和2.55倍。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2.3%,达到1187亿元,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40%提高到56.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和住户存款余额达到7945.82亿元、7227.96亿元和2627.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46倍、3.06倍和2.03倍,实现直接融资255.59亿元,是2010年的48倍。

  产业转型升级——电商企业交易规模达到722亿元

  坚持一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一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3.07∶48.09∶48.84调整为2.68∶37.34∶59.98,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14个百分点。制定实施《关于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意见》和《产业布局与园区发展规划》,实施工业项目189个,新增工业产值326.7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35.04亿元,年均增长11.03%。启动107户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兰石集团、青岛啤酒等48户企业建成投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1+8”科技创新改革政策,建成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等科技企业孵化器27个,创办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运营兰州科技大市场,组建7个产业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5%。制定“1+10”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培育船说创业咖啡、得力帮生物化工、“1898”等新型众创空间66家。成功举办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全市电商企业超过2000家,交易规模达到722亿元,实现跨境电商零的突破,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铁路交通跨入高铁时代

  西客站、兰新高铁和中川城际铁路建成运营,铁路交通跨入高铁时代。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09.37亿元,打通国内首条下穿黄河地铁隧道。构建城市“139”骨干路网体系,南山路建成通车,北环路加快建设,拓建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92条。建成“上跨下穿”工程4个。新建人行过街天桥45座。完成小街巷改造1022条。新建黄河大桥3座、在建2座。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黄河水上公交。完成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污水处理率由60%提高到95%。统筹实施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改造“三不管”楼院289个。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30%提高到90%。推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强化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成15个应急避难场所。实施“凡煤必改、应改尽改”的“换血式”煤改气工程,改造主城区燃煤锅炉1901台、8240蒸吨,实现燃煤锅炉及其污染“双清零”。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环境能源交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2天,比2013年增加59天,PM10、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21.6%和22.4%。

  建设兰州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447.67亿元

  兰州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447.67亿元,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基本形成,建成道路116条450公里,兰秦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围绕六大主导产业,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兰石重装、科天化工、四联光电、亚太伊士顿电梯、陇星热能等44个项目建成投产,绿地智慧金融城、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长城梦世界旅游文创园、西部国际文商旅综合生态产业区等164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飞地经济”园区启动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8.5万亩,建成2号生态湖、百花公园、迎宾公园,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建设,初步形成生态新区景观体系。兰州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53亿元,是获批建区时的2.23倍。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定实施“1+21”精准脱贫方案。五年整合投入财政资金18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8%,达到9621元,比2010年翻一番,成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极大提升的时期。农业特色富民产业明显提质增效,高原夏菜、中药材、玫瑰、百合和规模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兰州百合”荣获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优质特产奖和特色产业推广贡献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18家。农村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新建农村公路2346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1%。连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0.5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9座大中型泵站改造。

  实现民生改善——民生方面投入累计达到354.3亿元

  着力抓好就业、就学、就医、收入、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累计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354.3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6.77%,提高12.3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0.1万人,实现劳务输转16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6%,达到27088元,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提高90.9%,城乡低保补助分别提高85%和188%,城乡医保补助各提高90%。

   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现

  在过去的五年,兰州市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增信心的大事——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打造了国内外都瞩目的“兰州蓝”,成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并总结推广了“兰州经验”,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第五名。

  获批建设国家级兰州新区。秦王川这片昔日的旱塬之地,正在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获批开建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2号线一期项目启动实施,全市人民的地铁梦即将变成现实。

  开工建设新的水源地工程。将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自流引水,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的问题。

  建成运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零的突破,成为兰州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平台。

  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3.8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下降到4%以下。

  成功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内马拉松十大金牌赛事之一和“100强赛事”第四名,展示了城市形象,弘扬了城市精神,丰富了城市内涵,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