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准自贸区”遐想还需依托“一带一路”

15.01.2015  03:29

    近日,据媒体报道,第三批自贸区申报筹备工作目前已经开启,西安、武汉以及兰州都被外界寄予厚望,而三地也都在积极争取进入第三批自贸区行列。目前,陕西和武汉都已将建设方案上报至国家层面,而甘肃省的申报方案正在加紧制定中。方案将依托兰州新区为核心区申报自贸区,其中武威保税区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主要是作为生产加工基地,打造西北产业聚集的一个战略平台。

    应当说,随着津闽粤自贸区的获批,我国沿海从北至南已有四大自贸区分布,国家对于自贸区战略的重视也让更多地方看到“落子”的可能性,这其中,关于“内陆自贸区”的呼声渐高。而不久前,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自贸区战略就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习近平在学习中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而目前批下来的自贸区都属于“一路”,即海上丝绸之路,“一带”沿线还没有,而兰州恰好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因此,兰州此次如若申报成功,不仅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落实,而且对于兰州新区乃至甘肃全省的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

    我们不难看出,自贸区这样一块“试验田”并非是地区性的,而是如同30多年前的深圳一样,为中国在未来30年中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是30年后中国发展的一种愿景。而这样的发展机遇也正值兰州新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也不由让我们对于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衍生出一些新的思考。

    如今兰州新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目前中国众多的新城再造、开发区、试验区中脱颖而出。显然,就地理而言,兰州新区并不占据优势。只有将兰州新区建造成一个政策洼地,才能够可持续地吸引新的投资,创造机遇。

    诚然,完全地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模式在目前的兰州新区并不可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兰州新区在某些层面试图达到一种准自贸区标准而进行一些初步的设想。上海自贸区是很有意义的实验,就是在自贸区内,只要政府不设限的行业都会对投资者开放,包括国内和国外。这无疑大幅度降低了新型投资的准入标准,同时亦大幅度减轻了政府的监管工作。而另外一个领域则是保税区概念。就是进口货物可以在这个区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关税规避。

    兰州作为中国内陆的一个枢纽,可以利用这种策略做一种西亚与东亚贸易的中转站。而这正值中国在积极探索亚欧铁路运输的时机,作为亚欧铁路上关键一站的兰州势必应该把握这种机遇。而如今又有利好消息传出,兰州有望年底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毫无疑问,一旦兰州开启国际货运航线,无疑将打开了内陆通往远东及欧美的空中大通道,必将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如果能够将铁路、公路和航空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为国际护照持有者提供如同北京上海的72小时免签政策,无疑会为兰州发掘亚欧贸易中转站的地位提供更多机遇。当然,一个更加回报丰厚的业务是金融服务业,但是鉴于目前在这些方面,兰州缺乏必需的人才储备难以很快启动。但这并不妨碍兰州新区也依托“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各种改革的可能性。

    总之,兰州能否成为第三批自贸区,我们对于新区未来的设想,应该纳入到中国总体框架下去思考,才能避免亦步亦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