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准小学家长的“择班”暗战
原标题:准小学家长的“择班”暗战
课堂上的小学生。首席记者 裴强 摄
快乐玩耍的孩子。
小学入学实行划片,择校大门关闭。
但是不可否认,只要少数孩子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状不改变,那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们给孩子选择更好教育的热情就不会因此有丝毫减弱,一场“择班”的暗战在这个暑假悄然打响。
首席记者 邱瑾玉
父母心思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女老师微笑着递给孩子一支铅笔,“把名字用拼音写出来让我看看。”
“我叫阳阳,大名叫陈立昊。”小男孩大声地说,然后很工整地在白纸上拼出了自己的名字。
老师又让孩子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孩子表现也不错。接下来是数学测试,老师让孩子做了五道十以内的加减法,全部正确。
陈立昊的妈妈站在一旁,她说自己当时紧张得要命。这是兰州市“幼升小”一所小学的面试现场。陈立昊的妈妈看到偌大的操场上,老师们两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家长们带着孩子焦急地排队等候。
轮到陈立昊的时候,陈立昊的妈妈特意提醒孩子,记得先给老师鞠个躬,没想到孩子一回头,“不用吧。”孩子的调皮,妈妈有时候也很无奈。
面试结束,陈立昊的妈妈看到老师在“合格”一栏里打了勾,这才算轻松下来。
今年秋天,陈立昊就上小学了。
就在一个多月前,陈立昊的妈妈还处在深深的失望当中。今年“幼升小”划片微调,陈立昊家被从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片区划出来了。她说,“当看到孩子有可能去上福利路小学的时候,真的很失望,石化的职工却上不了兰炼一小。”
陈立昊的妈妈托人找关系,还是没办法进入兰炼一小,丈夫安慰她,“没关系,福利路小学也很好,再说将来两所小学的毕业生们还是对口到同一所中学的。”
失望之余,陈立昊妈妈去学校周边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她试着接受福利路小学“并不宽敞的操场和生源庞杂的现实”。
在妈妈眼里,陈立昊是一个阳光、爱运动的小男孩。她不希望孩子的这些特点在小学被压抑,她希望能有一个同样开朗的男老师成为孩子未来六年小学时光的班主任。
童向丽的女儿今年秋天即将上小学一年级。
这次孩子上小学面试时,女儿已经可以做到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拼音、识字也已经达到了小学至少二年级的水平。
童向丽知道,现在幼儿园升小学已经施行了严格的划片制度,家住在哪里,基本决定了孩子将来进入哪所小学。“择校”的大门已经向包括童向丽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关闭,她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幼升小”面试时有个好的表现,以期分到一个不错的班级。
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小班时,童向丽就开始慢慢教孩子认字、数数。到了幼儿园中班,识字和算术已是每天要温习的功课,他们试图提早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童向丽夫妇二人,一人负责语文,一人负责算术。
“老师考孩子知识,我们一点都不担心,”童向丽说,“小学孩子年龄跨度大,唯一让我们担忧的是孩子胆子小、有点内向、适应力弱一点,希望未来的孩子班主任是一个爱孩子、有耐心的老师。”
在童向丽的记忆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太重要了。她记得,女儿在上幼儿园中班时,换了一个老师,可能比较严厉,孩子的胆子变小了,每次回到家里坐在椅子上也不敢靠椅背了,孩子说老师不让那样坐,整个人也变得拘谨了。
童向丽说,现在和家长们谈到这个话题,大家都比较注重老师本身的情况,择班又成了不少小学生家长的一大心病。孩子进入一个好班、有一个好班主任的重要性不亚于择校,因为再好的学校也有平庸的老师,有对孩子教育不太上心的老师,而再普通的学校,也有优秀的老师。而老师是否对路,班里学生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学习兴趣。
分班真有“潜规则”?
距离分班还有月余,但是不少父母已经开始到处打听消息了。
陈立昊的妈妈说,现在家长们一见面,聊的都是哪个班主任对孩子好,哪个班主任抓得紧,至于那些教育经验丰富,如果还有幸被评为市级,甚至更高级别荣誉的老师则更是家长们追捧的对象。
一位要求匿名的家长说,表面上看,每个班都是平行的,其实班与班之间都是有差异的。这位家长甚至言之凿凿地说,“找校长可以分到最好的班,找年级组长就只能分到次一点的班,如果谁都不找,意味着你的孩子也就听天由命了。”
小学分班真的有“潜规则”吗?
一位要求匿名的小学校长说:“分班确实有规则,但这个规则是科学的原则,绝非所谓的‘潜规则’,尤其在小学阶段,新生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建立一个新班级,首先要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平衡问题,其次才会参考入学面试的情况,但绝对不会存在面试好的同学都在一个班,面试一般的分到其他班,如果非要分出一个好中差,那也是这三类学生平衡地分在一个班里,为消除家长的顾虑,学校在配备班级师资时会考虑到新老搭配、性格搭配、专业能力搭配等因素。”
但是这样的表态显然不能打消家长们的疑虑。一位受访的家长就认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简单地按照性别均衡分班,还要搞所谓的面试。
“现在我们学校采用的就是抓阄的办法。”陈立昊所在学区的一位老师接受采访时说,“先按照教育科学的原则组成班级,然后再由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们通过抓阄的办法,抓到哪个班级就自动成为哪个班级的班主任。”
“这样一来,其实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们,在抓阄前他自己都不知道将来会带哪个班,家长们现在托熟人找关系想分到一个所谓‘好班’,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前述要求匿名的老师说,“退一步讲,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承认自己带的班就是差班,如果真有分班的‘潜规则’,班主任老师们首先就不同意。”
其实,家长择班、择师心切,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传言、“过来人”说法的影响,不相信学校会真正公平分班,不会有所谓的普通班、实验班之分,这种不信任感让很多家长难以放心、踏实地等待学校的分班方案,而采取主动的姿态为孩子争取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根据相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设立重点班。家长盲目为孩子“择班”,很多时候是攀比心理作祟。“相信所有学校都不可能把每个学科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分配到同一个班里,这样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位小学校长直言。
陈立昊的妈妈是一名幼教老师,她说家长的疑虑其实多是因为目前学校管理不透明、不阳光,比如,学校如果开通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将班主任、各科老师的教育背景、职称、获得的荣誉以及老师的教学特点等资料都能公开,对于打消家长的疑惑是有帮助的。
陈立昊的妈妈说,她了解到现在不少地方正在采取积极的分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班热”。如沈阳市小学、初中学校起始年级新生实施“阳光分班”,先各自将学生分班,班主任、老师分组,然后由班主任当众抽取班级。还有不少地方实行电脑随机分班,并邀请家长监督。
这样的“阳光分班”经验也许值得兰州小学借鉴。
从容面对
相比诸多焦虑的家长而言,郑亚明在面对孩子分班这件事上显得从容很多,他的孩子今年秋天也要上小学了,按照划片的原则,这所小学非常普通,甚至有点不起眼,但是他没有去托关系,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条子生”。
郑亚明讲了一个观点,“要相信老师,要相信孩子。”郑亚明不是教育专家,他只是一个来自农村,上过大学,在孩子教育上有着自己独立看法的学生家长,而单单就不让孩子上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学前班”等已经让不少熟悉他的家长们侧目了。
郑亚明说一个孩子到了什么年龄就做符合年龄段的事情,一个3岁的孩子他不会数数字,没问题,因为到了小学,他就会学会了。在不少家长给4岁的孩子灌输知识的时候,郑亚明带着孩子去野地里见识各种昆虫,夏天的晚上利用望远镜看天上的星星。郑亚明不介意自己的孩子到了5岁还背不出一句诗歌,但是过马路闯红灯则是一定会遭到一顿训斥的。
郑亚明说他特别推崇“天性为师”的教育理念,“天性为师”,就是说天性是学生最重要的引导和方向,努力摆脱一种控制人们心智、要求人们必须服从的机制。
正因为遵从这样的教育观,郑亚明面对“择校热”、“择班热”更能保持一份坦然。
一位小学老师坦言,每年都有一些相熟的朋友受家长委托希望照顾学生分班情况,想给自己孩子分一个好点的班级,但他总是向朋友、家长解释,学校的班级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
“一年级的老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每学年在班级配备老师时,首先把一年级老师安排好。”这位小学老师说,“不能过早地给孩子分层次,过早分层次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一定要让家长知道,每个班级都是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打消家长的顾虑,自然就不会有择班的现象。”
有专家对媒体表示,“生源的层次差别和教师水平的差异客观存在,但这不能成为不均衡编班、以致催生‘择班热’的理由。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择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筛选教育。广受诟病的择校、择班、择师等,恰恰破坏的是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暗含着教育的不平等。”
分班看似是一个小问题,考验的却是学校乃至社会的公信度,如何给每位孩子最大限度的公正、公平,其实是教育面临的最现实问题。面对传言的各种择校、分班“潜规则”,义务教育应尽量做到均衡教育资源,均衡分班。(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