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内修外学”办教育

10.01.2015  02:29

    【本报讯】我市经济发展逐年提速,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日益增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作为全国教育改革试点城市,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备受媒体关注。1月8日,《人民日报》以《兰州“内修外学”办教育》为题,从“以文化建设促教育”、“以教师培训促教学改革”、“以特色教育促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市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报道。

    文章首先从兰炼二小校门口的一个大拇指雕塑说起,通过采访一线教师,对我市以校园文化促进德育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彰显教育文化。文章介绍了我市作为全国唯一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城市,每年投入500万元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市教育局通过专家讲座、编写《学校文化建设应用实例》等形式分层分类构建学校文化建设。目前,全市已创建62所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各学校大胆探索,形成了“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格局。同时,市教育局创建联校办学、联片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5种模式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一体化办学”试点范围已有36个联合体105所学校。兰州“一体化办学”的经验被收集在教育部编印并正式出版的《区域均衡》发展案例选中。

    文章还具体介绍了我市转变方式,以教师培训促进教育改革的具体做法。据介绍,我市开展了“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长出来带”的人才培育模式和“分类、分层、分岗”师资培训模式。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教师培训基地,每年派100人赴外研修提高。同时与中国教科院联合举办“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在北京、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开展了16期校长培训活动,400多名骨干校长参加为期两年的交流培训。2008年开始,兰州市教育局启动师资素质提升工程,交流培训内容涉及教育新理念与新方法、课程改革与管理等近20个领域。5年时间,累计培训各类教师12万多人次。

    目前,兰州市在西北地区已率先创建40个名师工作室、2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5个名校长工作室。1200多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参与工作室工作,形成“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金城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孵化模式。

    文章最后对我市用特色教育破解全面发展难题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充分体现出音乐、体育、科技已经成为我市特色教育发展的名片。文章中介绍,西北最好的中学合唱团在哪里?在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有长沙十一中,北有兰州十四中”,足以看出该校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市设立500万元专项经费,邀请102名省内外知名科技科普专家和企业家进校园,组建了有37个涵盖科技、企业等多部门人才的专家指导团队,确定中科院兰州分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30个单位为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18所学校为兰州市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校。在体育方面,全面推进“阳光体育”和“体育、艺术2+1”项目,依托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和艺术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引进一批学生喜欢的、能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运动项目,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项目学校。目前,全市有25所中小学通过“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选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