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80后女博士的“微”付出 3年累计志愿服务200多小时

11.09.2015  11:18

  原标题:3年累计志愿服务200多小时,韩红却说“我做的都是小事,其实没什么可说的”

  80后女博士的“微”付出

  做义工让韩红收获了许多快乐

  2011年,韩红进入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研究生,当时课程并没有想象中繁忙,每天除了上课、看书、就是在宿舍里翻网页,生活简单到自己都感觉有些无聊。2012年,她加入“兰州义工”,在群里大家都叫她“0726开心”,因为她是“兰州义工”第726位志愿者。短短3年里,她累计志愿服务超过200小时。她说,每次参加志愿服务都很开心,所以就坚持到了今天。兰州晚报记者徐倩影文/图

  收获

  “要说我得到了什么,应该是快乐”

  1989年,韩红出生在济南的一个小县城,从小被父母宠大,一路按部就班地考研、考博,乖、听话、学习好都是可以安在她身上的标签。对于那些陌生的人、陌生的事,她带着天生的好奇。“2012年,我去成都玩,当时同学带我去献血,说让我看看志愿者服务活动。我确实挺好奇,说感动谈不上,但是小小的触动还是有的。”返回兰州之后,她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便开始在贴吧上寻找公益组织,凑巧找到了“兰州义工”,然后填写了信息。

  3年来,从养老院到孤儿院,买水果、挑点心、打扫卫生、聊天唠嗑、和老人一起包饺子、和小朋友聊心事……韩红都用心去做。现在,做服务对她而言已经成了习惯。

  韩红说,博士二年级会有论文的压力,但是有时候还是想去参加“兰州义工”的活动。要说为什么去,好像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就是习惯了。

  “要说我得到了什么,应该是快乐。”“养老院和孤儿院,我更喜欢去孤儿院,因为孩子们的快乐。”“我做的都是小事,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直率和真诚是写在韩红眼睛里的,不图其他,只是享受过程里的快乐。

  感触

  “我不要送父母去养老院”

  在养老院与孤儿院之间,韩红说她一定选孤儿院,因为孩子快乐,无忧无虑。“每次去养老院,心里都不是很舒服。我们带去的东西,其实对老人们来说都不是很需要,因为多半老人什么都不缺,他们只是缺陪伴,缺少孩子和他们聊天,缺每天的普通问候。”韩红说,每次去养老院都会有种小难过,因为有些老人在那里并不开心。

  “有一次,我们去做志愿服务,刚巧碰上一位志愿者过生日,当时我们就凑在一起唱生日歌。那天印象太深刻了,因为有一位老爷爷突然躲在后面哭,开始是哽咽,之后变成大哭。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在想自己的孩子……”那天好多人都哭了,韩红说,养老院她虽然去的不多,但是每去一次,感触都不同。

  3年来,韩红累计志愿服务超过200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如何慢慢打开老人的心扉,如何慢慢成为朋友进行交流。她说,最大的收益应该是学会了爱自己的父母,“每次看到这些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韩红说,以后一定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而是要陪在他们身边。

  提醒

  寻找“最美甘肃人”线索征集中

  兰州晚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共同举办“点赞中国人·甘肃”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甘肃人”。用手机扫一扫本文左侧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报名页面。电脑用户可以直接复制http://www.wenjuan.com/s/bEbi2e/,进行报名。为了更好地甄选故事讲述者,请您认真完成人物故事简介。另外,也可以将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以文章、图片、视频或线索的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请注明姓名(本人或推荐人)、联系电话、住址以及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