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举办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

26.06.2019  14:02

6月22日上午8:30,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兰州)在兰州交通大学国际会展中心三楼中型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共收到全国20多所高校的2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最终从中精选出8篇文章进行了汇报。

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优秀青年学者以及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师生共100余人参与了交流与讨论。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延龙教授致开幕式辞。论坛分为上、下午两场,由经济管理学院杜立钊副院长主持。

东南大学王美昌博士的论文《点亮增长之路:中国高铁建设的城市经济效应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处理效应模型,评估了2007-2013年高铁建设对128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西南财经大学谢凯以《高铁开通与异质性城市经济增长——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PSM-DID研究》为题,利用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异质性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高铁的时间效应和影响机制;昆明理工大学刘泽宇的论文《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吗?》,利用中国2007-2017年286个地级市层面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了高铁开通对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来自清华大学的地力夏提·吾布力博士以《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来自增值税发票大数据的证据》为题,利用增值税发票微观大数据构建国内省级贸易面板数据库,以贸易总成本作为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反向度量指标,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趋势及结构特征进行评估,并在结构型引力模型和构建的总成本模型中分别检验交通质量对双边贸易量和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上海财经大学胡玉坤博士的论文《Do commuting facilitation relieve spatial misallocation of labor?》使用中国的高铁网络项目作为通勤便利化的外部变化来源,以检验其对城市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王江元以《机构投资者调研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管理层机会主义的非线性关系》为题,基于机构投资者调研强度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研究,厘清了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后果发生的具体机制,对于准确认识机构调研的市场作用将有指导意义;兰州大学刘宁博士的论文《Should informal payments in medical care be informal institutions?Evidence from “red envelops”in China》通过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了患者对医生的非正式支付;兰州财经大学闫永生以《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不可兼得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微观证据》为题,基于中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5-2017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银行商业价值的影响。

8位论文报告人互相点评论文,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会议最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杜立钊副院长作总结发言,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兰州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加强交流与合作。

香樟经济学论坛(CEC)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发起,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论坛秉承朴实、严谨的学术风格,主要召集选题精致、故事新颖、论证严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旨在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我国经济学研究水平。此次香樟经济学Seminar(兰州)是香樟经济学Seminar在兰州的第二次举办,增强了兰州交通大学师生和学术界同行的交流,对活跃学校学术氛围和开阔师生学术视野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图/叶静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