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 土鸡变“凤凰”助农增收

02.11.2018  01:51

     2017年10月,在兰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帮扶下,兰州市皋兰县水阜镇在燕儿坪村建起土鸡散养场,这也是该镇首个村集体产业。燕儿坪村有160多户人家,其中建档立卡户24户,经过一年多的帮扶,现在该村只剩一户未脱贫。图为散养的土鸡。 杜萍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1日电 (杜萍)深秋的上午,太阳暖暖地照在兰州市皋兰县水阜镇燕儿坪村,紧挨着村子的一条山沟里,占地20亩地的养鸡场里,到处溜达的公鸡们的打鸣声,使得山沟里很热闹。忙碌了一上午的饲养员魏万清,打算休息一会就回家吃饭,然后开始下午的工作。

  燕儿坪村建档立卡户魏万清打工的这家养鸡场,是2017年10月在兰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帮扶下,水阜镇建起的首个村集体产业。燕儿坪村有160多户人家,其中建档立卡户24户,经过一年多的帮扶,现在该村只剩一户未脱贫。

  

  兰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除帮助燕儿坪村建养鸡场等村集体产业外,还帮助该村硬化村道、环境整治及自来水入户等。图为建在山沟里的土鸡散养场。 杜萍 摄

  养鸡场建起来后,魏万清便来这里上班了,今年45岁的他,家里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因妻子在县城陪读,所以全家的收入只靠他种些大棚甜瓜和玉米。

  魏万清说,以前一年忙到头,四亩多水浇地和三亩旱地的全部收入加起来也就5万多元,除掉种地成本,只剩下不到2万元,“那会儿将收入的钱全部存起来,然后按月给三个孩子拿生活费,到过年了一查卡上只剩2万多元了,等过完年春耕后,卡上就所剩无几了。

  自从在养鸡场上班后,魏万清再也没有为孩子们的生活费发过愁,一个月3500元的工资除了孩子们的生活费,还有结余,再加上地里的收入,“我大概算了一下,一年能收入6万多元,工资保证了平时的支出,而地里的收入就全部存下了。

  兰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投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燕儿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杜世坤介绍说,去年10月驻村工作队一来到这里,便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致贫原因。结合该村紧邻兰州、交通方便、村民种植养殖经验丰富等三大优势,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皋兰惠民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成立土鸡散养场,并吸纳建档立卡户到养鸡场打工。

  在养鸡场全面运行起来后,驻村工作队又将从兰州市生态局筹措来的4万元帮扶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帮助10户贫困户入股。在此模式中,贫困户变成了股东,享受年底的分红。“我们也是土鸡散养场的主人了,入了合作社就是合作社的人了。”贫困户王锡林现在很关心养鸡场的发展。

  扶贫资金入股后,合作社还优先与种植玉米的贫困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每亩保底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收购的玉米用于鸡饲料,保证种植有效益、零风险。同时村里还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养鸡,养鸡场负责销售。

  

 图为土鸡悠闲的晒太阳、觅食。 杜萍 摄

  “目前养鸡场已具规模。”燕儿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磊介绍说,现在养鸡场存栏土鸡6000只,出栏3000只,销售鸡蛋4万多枚,产生效益16万元。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在今年中秋节时,鸡蛋一度脱销。”王磊说,兰州经开区不仅帮忙建养鸡场,还利用自己的平台帮忙找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解决了鸡蛋,以及瓜果蔬菜销售难的问题。

  分管扶贫工作的水阜镇副镇长岳磊,对燕儿坪村这一年来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因为没有产业,贫困户不能真正富起来,燕儿坪村的这一举动为全镇脱贫工作起了好头,现在别的村看到燕儿坪村的发展,很是眼馋,都希望自己的村子也能发展产业,脱贫信心很足,“所以,镇上今年也统筹协调其他村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产业。

  “过去村里没有产业,村民们虽有脱贫愿望却无门道。如今,合作社已成为村里的龙头产业,催生了产业扶贫。”杜世坤说,下一步还将发展养羊、养鱼,以及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养羊场已经建好了,这几天100只基础母羊就要进场,我们争取过年前就见效益。

  作为水阜镇的帮扶单位,杜世坤表示,将不断培育和壮大“一村一业”的村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将燕儿坪村的经验复制推广至其他村,真正使贫困户脱贫增收走上致富路。(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