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心城区“抽疏”迫在眉睫
公交车站乘客密集
主城区交通压力较大
高楼林立,楼群密集带给兰州不堪重负的“城市病”。
10月16日,市政协十三届十一次会议正在召开。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摆在了市政协常委们的桌前,一组严谨的对比数据令广大委员揪心不已。兰州城区核心区人口密度已突破4万人/平方公里。而北京的这一数据为2.2万人/平方公里;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虹口区为3.6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过大带来的交通拥堵、建筑物过度密集、城市绿地极度缺乏等“城市病”,已经让原本狭长、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兰州主城区不堪重负。为此,市政协十三届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建议我市应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引导人流、物流、经济流向外扩展,从而真正把兰州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现状:过度集中带给兰州不堪重负的“城市病”
“党政军、省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部聚集到狭小城关区,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政协委员谢伟说。过度的聚集让城市核心区的向心力过度凝聚,市民在思想上认为“城关区就是主城区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连西固区、安宁区的市民,“到城里去”已经成为了一句口头禅,这是十分不合理的。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调研兰州时就提出了“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要求,市长袁占亭曾以点题的方式,要求市政协对中心城区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今年8月15日,市政协副主席陈静率部分政协委员,就中心城区的发展现状和“抽疏”战略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结果令人堪忧,市政协组织的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将其汇总为:人多、车挤、楼密、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差,与之对应的是中心区城市功能过度聚集,城市扩张受限,而县域和新开发区功能单一,虽然近郊边缘地带开发了大量住宅区,但这些新的住宅区各项功能不配套,上班、上学、就医、购物、餐饮、办事都需频繁进入中心城区,反而加大了交通负担。
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兰州市实有人口373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321万多,流动人口近52万。城市规划区范围221平方公里内,建设用地面积为157平方公里,而城区人口达240多万。城区人口密度已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城区核心区人口密度已突破4万人/平方公里。而北京平均人口密度为0.14万人/平方公里,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2万人/平方公里;上海平均密度为0.36万人/平方公里,密度最高的虹口区为3.6万人/平方公里。
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也超过了西安、昆明、长沙等省会城市,但远郊三县一区的人口密度很小,按户籍人口计算,红古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76人、94人、136人、73人,三县一区人口平均密度仅为109人/平方公里。
不仅如此,兰州中心城区建筑十分密集,近年来旧城区改造和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又进行了高强度开发,使狭窄的河谷盆地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区平均建筑容积率为1.42,平均建筑密度已达37%,城关中心区建筑容积率为1.92,平均建筑密度高达42%,如此高的建筑密度和见缝插针式的楼宇开发,使得公共空地、绿地面积大量压缩,学校、体育场、公园、停车场、零售市场被大量蚕食,人居条件、交通条件、公共配套设施等受到严重影响。
高密度的建筑加上地形限制,核心区多条主干道成为断头路,造成多处交通瓶颈,打通断头路和新建道路面临几乎难以解决的拆迁问题。目前,四个主城区主次干道不到300条,长400余公里,路网密度为2.7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22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7.77%,远远低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15%-20%的标准,由于狭窄拥挤,中心城区几乎没有新建扩建道路之地。据政协委员调查,2013年兰州市道路交通密度(机动车总量/道路总量)已经高达628辆,超出香港、深圳两倍以上,加上过境道路尚未畅通,狭小的河谷盆地陷入了“无处不堵、无日不堵、无时不堵”的窘境。
一位在建设部门任职的政协委员告诉记者,由于城市建筑密度过高,使得绿地总量特别是公共绿地总量偏少,全市绿地面积2235.9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51.55公顷,防护绿地1284.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3.97平方米,而国家提出2005年城市公共绿地就需达到人均8平方米,差距很大。
“兰州要解决拥堵瓶颈、实现长远协调发展,必须把中心城区抽疏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综合统筹,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中这样指出。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兰州中心城区拥塞现状还会加剧,无法拉开框架、扩展空间,不仅‘做大做强做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目标难以如期实现,而且还会深陷各种‘城市病’的困扰中。”政协委员吴贤德说。
“这是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所致,调整城市功能结构迫在眉睫。”政协常委、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牛铮超直抒己见。他告诉记者,无论是“抽疏”战略,还是“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打造,一定要对城市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分解。例如南宁市就依托东盟会议定点城市的优势,对城市的会展功能进行了分解;天津市大力发展城市体育功能,建成了市区直达新区的高架轻轨,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还提升了城市形象。反观我市,以雁滩为例,当初的定位是生活休闲区以及城市绿地和城市“氧吧”,但随后又出现了家具、蔬菜、建材等批发市场,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城市发展理念,让雁滩交通堵塞严重,市民出入困难,早就失去了生活休闲区的功能。
同时,牛铮超还强调,城市功能并不是城市要素,城市要素也不能代替城市功能。在合理划分城市功能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各功能区的生活要素。例如在发展新区、打造东城区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完善交通、学校、医院、市场、商贸、物流等城市要素,只有完善了城市要素,才能让疏解出去的市民留得住、住得安,才能起到中心“抽疏”的作用。
一位在建设部门任职的政协委员也有类似的建议。她告诉记者,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按照专业化划分城市功能。多年以来,我们总在强调错位发展、均衡发展,但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项目建设,每个县区都在争,都在抢。这就造成各县区都有工业、都有商贸,但都不完善,都不突出,从而导致了城市功能的紊乱。她建议,应当科学地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例如在榆中县建成果蔬批发中心、皋兰县建成建材批发中心、永登县建成机电物流中心等,并依托这些中心打造城市生活要素齐全的卫星城,从而实现人流、物流、经济流的分解和疏散,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
中心“抽疏”:抽的不是城市要素疏的应是城市功能
“‘抽疏’战略,并不是将主城区的城市要素向外分散和转移,而是要在新区域规划更加合理的城市功能,并在该区域建设更加完备的生活居住等城市要素,实现人流、物流的分散,减少‘钟摆式’、‘潮汐式’的人车流动对主城区造成的交通压力。”市政协副主席滕兴科说。
按照《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的总体构想,中心“抽疏”战略要实现区域组团式、功能分散化、交通系统化、增减合理化、区域均衡化的目标。即就是将全市划分成若干个功能组团,在科学确定各组团的主体功能和发展特色的同时,就近布局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建设好各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地和交通廊道,减少交通出行,使整个城市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减少新城区对中心城区的功能性依赖,吸引居民本地居住、就近就业、短途活动,实现人口抽疏、交通疏解。
市民王鹏是记者在公交车上偶遇的兰州城市学院一名退休教师。当他看到记者手中《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时眼前一亮。“很欣慰看到有一批人为这个城市的发展鼓与呼,很欣慰政协委员在时刻关注着我们城市的发展。”王鹏说。他认为兰州城区的发展应做到城市增量和减量的选择。对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域,降低开发强度,减少建筑容量,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城市绿地,增加道路。他指着马路边的兰州水泵厂说,比如水泵厂要出城入园,不应该再开发大的楼盘或者城市综合体,而是将空出来的区域建成绿地或者公共场所,进而改善城市的配套功能。
与王鹏有类似想法的市民还有不少。陈女士是甘肃兰药的一名会计,她建议,在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同时,一定要完善主城区的停车场、休闲区等公共设施,以及简化政府或行业部门的行政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城市负荷。
在《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中,区域均衡化发展也是重要的一环。市政协政研室主任邓海弟在解释该建议案中说,“抽疏”战略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的均衡化。要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城乡均衡、区域均衡、中心与边缘均衡、旧城与新区均衡,实现所有民生公共政策“同市同命”,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要向新开发区域倾斜。
市规划局副局长吴锋正在着手制定《兰州中心城区抽疏战略规划》。他说,“抽疏”战略并不是简单的人口分流,应综合考虑“推”和“拉”。“推”就是当下正在实施的“出城入园”、产业分流等政策,“拉”就是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引导、(房价、地价等)市场引导,吸引更多的人合理地流出主城区。
中心“抽疏”:一个跳出兰州建设兰州的宏观构想
市政协主席王冰说,“抽疏”战略是一个宏观的构想,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城市扩张疏解,包括大规模开发建设兰州新区,建设小城镇,建设轨道交通和南北环城立体交通,工业企业和批发市场出城入园等等,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应该说,中心“抽疏”是一个跳出兰州建设兰州的宏观构想。那么兰州中心城区要如何疏解呢?
《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中从四个层面列举了中心“抽疏”的方向。即兰州新区、东部区域、远郊三县一区和中心城区边缘地带。
在发展兰州新区时,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下功夫落实国家、省上的支持政策和市上出台的优惠政策,下决心解决人才、资金、土地、行政审批等发展瓶颈,加快产业、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落地和建设,尽快形成新区交通及基础设施体系、产业体系、配套服务体系。
在加快东部区域的发展时,将东部科技新城、金来、连定、和平、大学城等分属不同行政层次和园区的区域整合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形成发展合力,拓展城市扩散的重要空间。
在加快远郊三县一区和其他园区、城镇的发展时,重点是科学确定上述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改善基础、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形象。
同时还要加快中心城区边缘地带的开发建设。加大对中心城区铁路以南、黄河以北、高坪地区等边缘地带和破碎地带的改造力度,重点是改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地质条件许可的区域挖掘土地潜力、扩大人居空间,拓宽中心城区框架。
市政协委员谢伟说,从兰州城市发展的轨迹来看,中心城区也是不断转移的,从上世纪最繁华的铁路局到西关十字周边,再到西站商圈的崛起,特别是近年来和平定远地区的发展,西客站、南山路、北环路的建设,以及地铁的建设,势必会带动远郊地区的发展。兰州更应抓住这些机会,不断完善远郊地区的城市要素,以产业为保障,完善服务功能,走一条以业兴城、以城促业、产城相融的发展之路,形成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模式。
牛铮超说,文化引领是中心“抽疏”战略不可忽视的一环。他告诉记者,当时合肥在建立新区的时候,并不是优先发展了其他设施,而是修建了渡江纪念馆和安徽历史名人纪念馆,通过文化引领来提升新建区域的吸引力。因此他建议在新开发区域要发展“五馆一园”和重大文化景观工程的建设。
《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也对文化引领作了重要的阐述。建议案中指出,要注意新开发区域的文化内涵。在整体规划上,要赋予不同区域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如赋予兰州新区的产业文化元素、生态屏障元素、绿色水城元素,赋予东部区域科技新城、教育新城、生态新城等内涵,挖掘城市边缘高坪地区依山傍水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县域和城镇绿色、恬静、生态、本土化和低密度本色等等,把这些内涵融入城区布局和环境打造,对街道建筑造型、色彩、名称等做出精心设计,增加区域美感和特色。
另外,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搬迁是带动人流物流大量进入新开发区域不容忽视的力量。《关于兰州实施中心城区抽疏战略的建议案》中建议,把一些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设施迁入兰州新区或其他新开发区域,可以带动人流和其他城市要素的扩散,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如高校、省级示范高中、大型三甲医院等。条件适宜时,仍应将市级行政中心迁移提上日程,以行政中心迁移对城市进行重新布局。另外,西固区目前人口密度为911人/平方公里,与其他三城区相比,有较大发展空间,应结合石化公司等企业搬迁,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重点规划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教育事业,适当扩大建设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