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学教师的古代科技“复原之路”(图)
中新网兰州11月9日电 (杨娜 高莹)在兰州外国语学校任教的青年生物教师高飞,将自己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发明,在成功复原诸葛连弩等一系列古代科技“神器”之后,近日,他又复原了晋代的指南舟。
据《宋书·礼志》记载,晋代有指南舟。又据古籍《晋宫阁名》记载曰:灵芝池,广长百五十步,深二丈,有连楼飞观,四出阁道、钓台,中有鸣鹤舟、指南舟。据以上文献,可以判断至少在西晋(266年—316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舟。
在参阅大量史书作了精细的研究之后,高飞认为指南舟应该是一种惯性水平定位器。简单解释,就是在水面上有小舟,小舟平台中间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瓷碗,依次套着,每个瓷碗里都装有水,并且使得它里面装的瓷碗能浮起来,最中间的瓷碗里固定一个直立木杆,上方安装一木人,举手指南。
“指南舟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只有简单记载,并没有实物留存后世。”近日,高飞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阅读史料发现这一古代科技的记载时,他就萌生出将其复原出来的想法。从此之后的四五年时间里,高飞时不时地就在琢磨其中的原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在一次洗漱的过程中,高飞看着盆里的毛巾在水面上的运动状态,茅塞顿开,联想出了指南舟的运作原理,随即开始了他的复原之路。
谈及一件件复原的作品以及它们的原理和用途,高飞如数家珍。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科技创新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锉刀、电木铣、雕刻机,铅笔和图纸更是摆满了台案。除了上课,他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
自幼喜爱历史、科学,是他这么多年“复原之路”的原因,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接近科学的真相,又让他沉迷其中。“中国古代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古人的智慧真的让我们很受启发。”高飞坦言,在现今社会看起来很普通的事情,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正是叹服于古人的智慧和文化,高飞在复原的过程中,坚持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最大限度地用古人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演示晋代指南舟的过程中,高飞表示,指南舟虽然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面上辨别方位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种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去学习和继承的。
从第一次复原东汉三轮车转向机构到现在的指南舟,高飞认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更不是完全不存在,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学习和吸收这些智慧。“不论失败或是成功,人都是需要动手去做一些事情的,做的过程中,你的价值才会得到实现。”高飞如是说道。(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