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书院教孩童做“君子”改“娇气病”

27.01.2015  17:52

  中新网兰州1月27日电 (王军)“‘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这句话的意思是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姿势要端正,作揖要弯腰,让身体成弯形,表现出你的恭敬之意。”位于兰州皋兰路的易道书院院长李德旺一边给少年君子班的20个小学生解读《弟子规》,一边向孩子们做现场示范。

  记者在现场看到,复古的木桌,课桌上摆着传统的笔墨纸砚,教室的四壁挂着各种字体的书法和壁画,藏书阁里摆放着小孩刚完成的书法作品。学生通过道德教育,诵读经典的古代著作如《弟子规》、《论语》等,学习书法和古代礼仪。

  李德旺介绍,现在有些小孩虚荣心强,不尊重同伴,有“娇气病”。而家长更多心思花在让孩子上好学校,只注重提高成绩,使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家长认为,学习古代礼仪会把孩子学老实,在社会上不适合生存。

  李德旺表示,孩子们背诵一千字的文章很容易,但是践行却比较难。古文说到“父母呼,应勿缓”,而现在是“孙子呼,爷勿缓”,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我们采用国学启蒙和书法教育的结合,其中书法是技术层面,国学启蒙培养内在,对孩子德性从小进行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们深入解读古文背后的典故,同时,结合当下孩子的生活状况,将枯涩的古文变成生动的故事,借助古文诵经的典故培养孩子的传统礼仪,回归“知书达理”。在教书法时解说每个字的“前世今生”。“这有助于孩子真正理解曾背诵过得古文的含义。”李德旺说,该书院通过传统道德教育,结合古文经典的讲解,让孩子知道回家去该如何给老人盛饭,进家门后把书包放到适合的位置,与大人得体的问候,用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相互忍让,相互包容的良好品德。

  记者看到,班里的学生多为8岁以上,学生不是单纯的诵读这些古代经典著作,老师通过解说每条文字隐藏的学问,告诉学生如何学会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学习一段古文之后练习书法。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后,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进行“孝道践行”活动,让孩子学以致用,学会待人处事。

  家长贾平民的孩子今年10岁。他告诉记者,平时孩子比较淘气,通过在少年君子班学习,孩子现在变化比较大,回家主动跟家长问好,对长辈有礼貌,这让他觉得很欣慰。“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孩子学习传统礼仪,为更好的待人接物打下基础。

  李德旺说,目前中国逐渐回归传统教育,比如国学兴起,这得益于家长的认知和社会力量支持。然而,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局限,传统道德教育不被家长和老师的重视。“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让传统文化回归现实,从孩子做起,教育孩子学会知书达理,更好的与人相处。”(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